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认知功能衰退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认知能力的逐步减退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护理负担。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开始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如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充实的社会生活等,对于减缓认知衰退的潜在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宠物拥有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其对老年认知健康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多项研究表明,宠物的陪伴不仅能带来情感上的慰藉,更可能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促进健康。宠物带来的日常互动、责任感以及规律的生活作息,都有助于增强主人身心的活力。
然而,宠物种类的不同,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这一点在最新的欧盟大型纵向研究中得到了清晰展示。 该研究采用了涵盖欧洲十多个国家近二十年(2004至2022年)的健康与退休调查(SHARE)数据,聚焦50岁以上成年人,分析宠物拥有状况与认知表现及认知衰退速度的长期关系。研究特别考察了不同宠物种类——狗、猫、鸟和鱼——与老年人执行功能与情景记忆衰退的关系。 总体而言,宠物拥有者表现出较慢的认知衰退速度,特别是在言语流畅性(执行功能的重要指标)和记忆力(包括即时和延迟回忆)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年长与年幼老年群体之间在宠物拥有对认知作用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表明宠物的积极影响可能贯穿于50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 具体到宠物种类,狗和猫的拥有与认知功能保持呈现显著相关性。
狗主人在即时与延迟记忆衰退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尽管他们的基线记忆水平略低于无宠物者,但认知能力的下降速度明显缓解。这或许与养狗带来的规律散步和增强身体活动密不可分。此外,狗主人日常社交互动频率往往较高,这种社交激活在认知保护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猫主人则在言语流畅性及延迟记忆方面展现出更慢的衰退速度,猫的独特性格和与主人的互动方式可能激发了特定的认知领域活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鸟类与鱼类宠物的拥有则未显示对认知衰退有明显减缓作用。尽管过往研究指出这些宠物种类可能在情感慰藉和压力缓解中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互动性较低、生理活动推动有限,或短暂的宠物寿命带来的情绪波动,整体认知益处不及狗猫显著。
此外,鸟类的夜间噪音可能干扰睡眠,而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这也可能影响其认知保护效果。 从心理机制角度看,宠物拥有缓解孤独感,减少焦虑,改善主人的情绪状态,进而降低慢性应激反应,这些都有助于保护大脑免受长期高浓度皮质醇影响引发的海马体损伤。宠物也通过促进每日的运动和社交互动,激活认知和情感神经网络,从而支持认知储备建设。尤其是狗和猫因其对主人情感的强烈吸引与需求,促成了深度的人动物联系,这种关系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关系资源”,有助于增强认知弹性。 然而,研究也指出,宠物拥有与认知功能关联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厘清。当前大多数研究数据基于自我报告的宠物拥有情况,缺乏对宠物互动质量和持续时间的深入追踪。
此外,宠物拥有者与非拥有者之间存在诸多潜在的社会经济、健康和心理变量差异,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因果解释。未来研究应纳入更详尽的宠物互动指标、控制更多混杂变量,并探索文化背景对宠物拥有与认知健康的调节作用。 结合上述发现,宠物拥有尤其是养狗和养猫,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了一种潜在支持途径。社会政策层面,可考虑推动老年人宠物友好型居住环境建设,降低医疗及照护负担,同时出台财政补助和指导措施,帮助老年人安全、负责任地饲养宠物,发挥其促进认知健康的积极作用。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我们有望揭示宠物在人类认知健康维护中的复杂而微妙作用,推动宠物养育融入预防认知衰退和促进心理福祉的综合健康策略中。宠物不仅是陪伴和责任的象征,更是老年人认知活力的重要守护者。
拥抱宠物,可能是通往健康认知衰老的一条温暖而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