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行业中,空投曾被视为吸引用户、分发代币的重要营销手段。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原本旨在奖励真实用户的机制逐渐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规模庞大的手机机器人农场进行系统化的攻击,严重损害了加密生态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近日,Mirai Labs的CEO Corey Wilton亲自走访了位于越南胡志明市郊区的一处藏匿于冰冷“锡棚”内的手机机器人农场,揭露了这一幕后庞大且高科技的运作网络。这个手机农场装载着超过三万台智能手机,空间虽小如同一个工作室,却摆满了数排金属架,每层金属架上密密麻麻放置着数千部智能设备,走道狭窄,气氛冷峻。这些设备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和硬件改造,拥有各自独立的SIM卡和设备指纹,能够进行IP地理位置伪装,从而有效规避传统的多账户检测手段。Corey Wilton回忆道,整个布局“令人毛骨悚然”,线缆杂乱无章,设备冷却处理极致,显示出运营者对稳定性和隐蔽性的极高要求。
手机机器人农场的运作方式异常巧妙,一台“主手机”操控着数百台“奴隶手机”,所有在主手机上执行的操作都会同步传输给所有“奴隶设备”。这种集中控制大大提高了规模效应,使得整个农场能以惊人的速度同时操作成千上万个虚假账户。在游戏领域,这种机器人群控技术已经显露过端倪。Corey曾经的NFT竞速游戏Pegaxy,就在2021年遭遇了机器人控场的巨大困扰。机器人能够同时操控数百个账户,快速抢夺高胜率的虚拟赛马并参与比赛,以赚取然后出售的游戏内货币,直接破坏了游戏的公平竞技环境,使得游戏从“谁赢得多”变成了“谁出的力气更大”,导致真实玩家流失和游戏氛围恶化。与传统集中式的机器人服务器不同,这种手机机器人农场通过大量智能手机模拟真实用户行为,实现了更加难以识别的多账户攻击。
设备低廉且易于替换,一旦出现故障,迅速更换不会影响整体运作。运营者还开放“出租臂”,允许外部客户租用手机群进行自定义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刷流量、刷虚假用户活跃度,甚至操控赌场游戏制造假象。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手机不仅限于执行任务,它们还被修复、改造后作为成套的机器人农场产品向海外出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每周约生产一千台农场专用手机,打包成含有约20部手机的小型设备套装,供需要自建机器人农场的买家使用。手机依照改造程度被划分代数:第一代保持完整功能,第三代则为了散热优化剥除多余组件,更加昂贵且性能更稳定。此类手机农场在加密货币领域特别针对空投活动,利用多账户和虚假活跃行为绕过Sybil攻击防护,迅速抢夺属于真正用户的免费代币。
这造成了多重负面影响,诸如大量假账户导致空投项目虚假繁荣,代币价格遭受抛售压力,真实用户获得奖励减少等。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以太坊生态中的某ZK层二扩容项目ZKsync就因空投被刷爆而备受诟病。有用户通过多达85个钱包获得超300万枚代币,价值数十万美元,一时登上社区热议话题。业内专家称这批空投为“最容易被薅羊毛”的案例之一,归咎于系统在反机器人策略上存在漏洞。与此同时,币安(Binance)也对其Alpha Points奖励计划内的机器人行为展开打击,指出当今的AI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浏览和互动习惯,令检测技术陷入困境。为应对机器人猖獗的现状,业界纷纷探讨引入“人类证明”(proof of personhood)机制。
该技术试图通过生物识别仙如视网膜扫描等方式,确保每个账户对应唯一真实个体,从根本上阻止多账户攻击。例如,世界观(Worldcoin)的World ID项目便是其中的典型尝试。然而,这类方案同样面临隐私泄露和身份密钥被攻击的风险,相关安全与伦理问题仍待解决。加密货币领域的空投争议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也牵涉到营销策略的本质。空投作为市场推广工具,能制造热点文字吸引眼球,带动生态活跃度,但若无法有效过滤虚假用户,其正向作用将大打折扣。正因如此,业内人士呼吁项目方在设计空投方案时,既要考虑如何激励真实长期用户,也要增强防范机器人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未来,链上经济的健康发展势必依赖更智能、更严密的身份认证和反骗机制。尽管机器人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突破防线,但随着相关技术同步演进,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较量将愈发激烈。此次Mirai Labs CEO Corey Wilton的实地调查,使外界对手机机器人农场的庞大规模、隐蔽运作和多元化用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反击这场加密世界的新型欺诈提供了宝贵视角。正义的力量在不断聚拢,破解层层迷雾,期望帮助更多项目守护属于真正用户的权益,让加密应用走向更加公平透明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