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担忧。科学家们警告,气温上升逼近临界点,这一过程不可逆转,可能导致气候系统崩溃,生物多样性锐减,甚至威胁到数十亿人的生存和福祉。近日,在英国埃克塞特举行的“全球气候临界点会议”上,近200位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和环境专家联合发布了一份严正声明,强烈呼吁世界领导人特别是在即将召开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期间,采取前所未有的紧急措施,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控制气温升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触发灾难性的气候“临界点”。 临界点,亦称为“ tipping point”,指的是气候系统中某些关键环节在受到累积影响后突然发生不可逆转的质变,导致气候及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和不可预测的变化。当前科学研究显示,热带珊瑚礁已越过临界点,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崩溃,直接影响数以亿计依赖珊瑚生态系统谋生的人群。更为严重的是,科学家担忧若气温持续升高,全球气候可能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崩塌,亚马逊雨林大面积死亡,这将引发全球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多重危机。
会议强调,气温每上升一小部分,气候系统触发临界点的风险就显著增加,而长时间的温度超标则会加剧这一风险。当前全球变暖趋势显示,超过1.5摄氏度的临界线将很快被突破,除非立即采取强有力的全球性减排行动,否则后果将无法估量。专家们呼吁2025年峰会各国重设国家自定贡献计划(NDCs),使其目标更加雄心勃勃,力争将温度超标控制在最小幅度。 气候专家还指出,要成功避免灾难局面,关键在于启动“积极临界点”,即通过政策和社会行动,实现技术和行为的自我驱动转变,促使能源、农业、工业等关键领域迅速脱碳,朝向零排放目标迈进。针对化石燃料依赖的能源系统,呼吁全面禁止新售汽柴油汽车、油柴油货车及燃气锅炉,同时加大对绿氢、绿色钢铁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在农业领域,转变贸易政策以支持可持续商品生产,从养殖业转向植物性蛋白,既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又有助于保护亚马逊等关键生态系统,促进自然再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
专家们还特别强调保护土著权利和社区主导的自然保护行动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还能促进公平透明的自然资产价值评估,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设定的目标达成,即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并保护陆地、水域和海洋的30%。这对于实现气温控制十分关键。 权威专家如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的蒂姆·伦顿教授明确表示,气候临界点问题关乎人权与地球健康,更是人类生存的存亡之际。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首席科学顾问迈克·巴雷特也提醒,等到气候灾难真正降临时,采取措施已经太晚。我们知道该如何降低风险,那就是恢复自然生态与转变能源和食物系统,且必须立即行动。 此次全球临界点会议发起的声明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调整政策及资金流向,加速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全球气候不可控的危险趋势,实现由气候灾难边缘转向环保与社会经济正向变革的新临界点。 除了政府层面的政策落实,社会公众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参与也至关重要。全球穆提朗(Global Mutirão)行动便是一个旨在联合全球公民力量,通过集体行动触发积极气候临界点的典范。通过教育推广、绿色投资、技术创新和生态保护等多方合作,社会各界可以形成强大的变革合力,助力实现联合国气候目标。 专家一致强调,时间窗口正在迅速关闭,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减排目标必须加倍努力,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较2010年水平减少一半,才能确保在本世纪内将温度峰值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并向1.5摄氏度回归。
此举需要多国协同,政策法规的强力执行以及科技和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逼近的气候临界点危机,全球领导人肩负重任,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敢为精神制定雄心勃勃的气候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确保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公众意识的提高与全球合作机制的加强同样是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保障。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避免气候系统中灾难性的临界点被突破,守护地球家园和人类未来的安全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