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加密货币,自诞生以来便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比特币供应结构的微妙变化,市场供应紧缩趋势愈发明显,尤其是在被称为“古董”持币者的长期持有者数量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据Fidelity Digital Assets的最新报告显示,持币时间超过10年的比特币数量每天增加550枚,远高于每日新挖矿产生的约450枚比特币。这一现象表明,长期持币者的积累速度已经超过了市场新增比特币的流通量,市场上的有效供应进一步减少。比特币的总供应量固定为2100万枚,而截至目前约有1988万枚已被挖出。加密货币市场特别关注的是能够流通的供应量,随着更多被视为“古董”且长期持有的比特币进入锁定状态,可交易的币量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
根据报告,目前约有17%的比特币被视为“非流动”状态,预计到2026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30%。这种趋势背后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于比特币未来价值的强烈信心,以及对比特币供给紧缩的预期。同时,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资金流入也成为推动市场供需格局转变的重要因素。据Bitwise的数据推测,到2025年,比特币的机构投资流入预计将达到约1200亿美元,而2026年这一数字可能激增至30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波机构买入潮的主体极其多样,包括国家级机构可能将部分黄金储备重新配置至比特币资产,部分美国州政府以及财富管理平台和公开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大比特币持仓比例。长期的积累和机构的买入共同推动比特币供给趋紧,市场上流通的比特币将更加稀缺。
供给减少叠加巨大买盘,有助于推高比特币价格,市场甚至开始出现将比特币价格推至100万美元的大胆预测。理论上,要达到每枚比特币100万美元的估值,整个市场的市值需达到21万亿美元,是当前市场约2.1万亿美元规模的十倍。伴随供应流动性减弱及需求显著上升,这种十倍市值的愿景虽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实现。从历史趋势来看,比特币每次减半事件之后,供应增速下降与需求持续强劲常常引发价格爆发式增长。2013年、2017年及2021年均有类似表现。当前“古董”持币者规模的增长及机构持续加仓,很可能预示着即将步入类似的牛市阶段。
然而,市场也存在一定波动与不确定性。2024年美国大选之后,长线持币者的供应减少比例在部分时间段上升,显示即使是最坚定的持币者在市场波动期间也存在抛售行为。此外,2025年第一季度比特币价格震荡,可能与部分古董持币者调整持仓有关。整体上,持币者卖出行为限制了价格上涨的幅度,但并没有彻底改变供给紧缩的长期趋势。预测显示,到2028年,持币时间超过10年的比特币比例将达到20%;到2034年,这一比例将可能超过25%。这意味着未来市场中流通的比特币将更加有限,进而加剧价格形成的供需矛盾。
与此同时,除了持币者的积累,机构投资的资金入场规模也是比特币供应收紧的重要推动力。由于Morgan Stanley和Goldman Sachs等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较保守,部分潜在资金尚处于待入场状态。预计2024年有约350亿美元的潜在需求被暂时搁置,若风险偏好转变,机构资金的爆发式入市可能进一步挤压流通供应,从而加速价格的上涨节奏。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有必要关注的不仅是价格波动,更需认识供应动态背后的持币者行为和资金流向。长期持币者的持续累积彰显市场信心,而机构资金的稳步流入则为比特币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种多维度的供需结构变化或将成为未来比特币市场价格突破新高的重要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的稀缺性与其价值之间存在天然联系。供应固定且不断被锁定,意味着可用来交易和流通的比特币数量减少,需求保持稳定或增长时,必然推升价格。历史经验表明,数字货币市场对稀缺性的敏感度极高,这也是比特币被誉为数字黄金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监管环境、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技术进展依然是影响比特币价格的重要变量。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利率政策、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均会对投资者情绪和市场资金流动造成影响。技术层面上的发展,如隔离见证、闪电网络等二层解决方案的成熟,也将进一步增强比特币的实用性和市场接受度,从而对价格形成积极推动。
综上,随着“古董”持币者的规模日益庞大及机构资金的持续涌入,比特币供应出现明显的紧缩态势。未来几年内,随着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减少和投资需求提升,市场价格有望迎来持续上涨。虽然百万元人民币的目标尚需时间实现,但市场结构定下了坚实基础。投资者应把握长期趋势,同时保持理性和谨慎,注重风险管理。比特币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了解其供应动态将帮助投资者更好把握投资机会,迎接未来数字货币市场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