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伦敦年度重要科技盛会——伦敦科技周因拒绝携带婴儿的女性创业者入场而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该事件的中心人物是人力升级人工智能初创企业Humanvantage AI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达维娜·肖恩尔(Davina Schonle)。她与八个月大的女儿一同前往活动现场,因携带孩子被官方拒绝进入,这一经历令其深感“羞辱”和“愤怒”。这不仅使她三小时的旅程付之东流,也暴露了科技行业在职场包容性方面存在的严重短板。伦敦科技周作为英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交流平台,理应为各种背景的创业者和从业者提供公平开放的环境。然而拒绝携带儿童的硬性规定体现了行业内对育儿责任者,尤其是女性创业者的不友好态度。
这起事件迅速在业界引发激烈讨论,映射出科技领域根深蒂固的“技术兄弟会”文化问题。根据《科技人才宪章》2024年的技术多样性报告,英国技术岗位中女性占比不足三成,女性创始团队在获取资金支持方面严重落后。2024年上半年,英国科技领域共计获得80亿英镑股权投资,但全女性创始团队仅获得1.45亿英镑,占比不到2%,而男性团队获得的比例则超过86%。这些冷峻的数据现实与伦敦科技周拒绝育儿者入场的事件形成了鲜明且令人忧虑的对应,说明在资金分配和行业文化上,女性创业者仍面临巨大障碍。达维娜在事件发生当天已预约了三场重要会议,计划与潜在供应商洽谈合作事宜,可惜因被拒入场而无法执行这些关键业务安排。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此举不仅挫伤了她的创业热情,更让她看清了职场性别不平等的严峻现实。
伦敦科技周所属的英国大型上市会展公司Informa对这一事件回应称,作为一场商业活动,场地和组织未能满足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相关需求和安全保障,因此不得不严格限制未成年人进入。他们强调希望构建包容的技术社区氛围,表示将与当事人沟通反思经验,为未来的活动制定更合理的政策。尽管官方回应标榜包容与理解,但未能即时向当事人发出个人化回应,反而在社交媒体引发进一步批评。许多业内人士和育儿支持组织纷纷发声指出,企业和行业举办活动理应与时俱进,支持“照护者”的多重身份,而非一味排斥。比如Koru Kids育儿服务机构的创始人提到,过去三十年里,多个领域如法律和政坛早已开始接纳有育儿责任的专业人士参加活动,科技行业理应尽快打破陈规。她呼吁科技会议组织方理解参会者作为“完整的人”的身份,创造更适合有孩子人士参与的环境。
另有投资机构负责人分享了去年她携带婴儿登台演讲的经历,反驳狭隘观点,强调伦敦奥林匹亚展馆拥有完善的婴儿哺乳和照护设施。不同声音的出现凸显了该事件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暴露了行业在文化包容性建设上的缺失。主办方以及整个行业正面临着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灵活性和人文关怀的双重挑战。更多企业界和活动组织者则强调“同理心”原则,认为大型会议和展览应重新设计体验,考虑参会者不仅是商业身份,更有家庭角色和个人责任。事件背后还牵扯女性创业者融资难题的现实压力。资金和资源的不均衡,伴随着职场偏见,让女性在科技创业道路上步履维艰。
伦敦科技周此次事件成为行业反思的催化剂,也为未来政策制定敲响警钟。许多专家建议,科技界应主动推动亲子友好设施的建设,设立专门照护区域,提供灵活的参会选项,如远程访问或专属托管服务,帮助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创业者提升参会体验。与此同时,行业内部更需加强女性创业者的资金扶持与资源对接,打破“技术兄弟会”的固有偏见,促进真正多元化发展。包容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标语,更需落实到活动组织、资金分配和文化认知的具体行动上。过去十余年,全球科技行业不断呼吁平权与多样性,但现实仍不尽理想。伦敦科技周事件提醒我们,无论在表面声称包容的口号下,实质支持和行动才是推动变革的关键。
女性创业者如达维娜等人的勇敢发声和披露,为行业暴露短板提供了契机,也推动更多参与者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未来,科技界理应从政策层面保障家庭友好环境,以支持所有创业者发挥潜力,实现技术进步与公平发展的双赢。伦敦科技周这场看似个别的不当遭遇,折射出科技行业广泛的包容性挑战。只有吸纳多元声音,坚持务实改进,真正关怀创业者的多重身份需求,科技行业才能实现持续创新和健康生态构建。期待未来的科技盛会不再成为育儿障碍,而是成为促进性别平等和文化包容的典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