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界对于研究结果是否可靠和可重复的关注日益提升。科研重复性被视为科学进步的重要基石,然而多项研究表明,许多经过发表的科研成果难以被独立团队成功复现。2025年4月,一项在巴西开展的前所未有的生物医学研究复制项目揭示了该国生物医学领域学术成果存在严重的重复性问题,结果令人深思。此次项目由巴西再现性倡议(Brazilian Reproducibility Initiative)组织发起,汇集56个实验室,共计213名研究人员参与,他们对多篇生命科学领域论文的关键实验进行了重复验证。该项目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关注单一研究领域,而是基于常用的三种实验方法来筛选论文,包括细胞代谢测定、遗传物质扩增技术以及啮齿类动物迷宫行为测试。通过随机抽取发表时间从1998年至2017年、至少半数作者来自巴西的生物医学论文,研究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复制。
项目的复制工作显示,仅有不足一半的实验复现了原论文的结果,具体而言,只有约21%的实验符合复制判断的关键标准,即在统计学上表现出与原始研究一致的显著性及效果方向。此外,复制实验中观察到的效应大小平均比原始研究低60%,这表明原研究常常高估其实验干预的影响力。这一发现并非孤例,回顾过去几十年内其他国际大规模复制实验,也普遍反映类似的困境,显示科学界普遍面临重复性危机。该项目作为巴西首个有系统、规模庞大的复制验证行动,揭示了国内生物医学科研群体存在的一些共性挑战。巴西科研人员往往面临资金和资源有限的困境,实验条件和设备参差不齐,且缺乏统一的实验规范或严格遵从既定实验流程。另外,研究团队间的合作和交流水平参差,导致实验操作差异较大,间接影响了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此次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在疫情期间协调众多实验室合作、平衡实验方法的忠实重现与现实操作的灵活调整,以及如何制定公正合理的结果评审机制等。项目负责人表示,将现有结果视为改进科学研究流程和制定政策的契机,期望通过强化科研培训、建立更加透明的数据共享平台及实验操作标准化体系,逐步提升科研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巴西这一成果也引发全球科学界对于科学诚信和研究评估体系的反思。当前国内外科研评价多以论文数量、影响因子、被引次数等量化指标为主,导致部分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可能倾向于追求创新性和显著结果,而忽视了研究的严谨性和可验证性。为应对这一挑战,多方呼吁调整科研评价体系,鼓励发表负面或重复性研究结果,提倡开放科学与数据共享,加强科研伦理与方法学培训。展望未来,提高科研重复性的努力需要综合制度改革、技术进步与学术文化转变。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能够减少人为偏差和偶然误差。建立跨国跨领域的合作网络,对于标准化实验流程和共享高质量数据资源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培养科学家的批判性思维和严谨态度,强化科研伦理与科学方法论教育,更是根本之道。巴西再现性倡议的最新成果为科学界敲响了警钟,强调了科研生态系统各环节需协同改进,以保障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稳健性。期待在政策制定者、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及出版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推动生物医学及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向更加透明、严谨和可靠的方向迈进,促进科学知识的健康累积与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