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转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正积极拥抱新兴技术以提升效率与竞争力。摩根士丹利作为全球顶尖投资银行之一,面对庞大且复杂的遗留代码库,选择自主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编码分析工具,开启了软件开发效率变革的新篇章。自2025年初推出以来,该AI工具成功解析了公司内超过900万行代码,为旗下15000名开发人员节省了大约28万小时的宝贵时间,成为金融科技领域内卓越创新的典范。遗留代码长期以来是企业面临的难题,尤其是使用早期编程语言如Perl的系统。这些代码尽管功能稳定,但由于语言古老、文档缺失以及开发人员流动,维护成本极高,且难以与现代技术栈兼容。传统的代码迁移与重构工作耗时且充满挑战,人工理解老旧代码的业务逻辑和技术细节需要大量投入,且风险较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自主开发的AI工具——DevGen.AI应运而生。该工具基于OpenAI的GPT模型,结合摩根士丹利丰富的内部代码库定制训练,能够将复杂的遗留代码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英文说明,极大方便开发团队理解代码功能与结构。随后,开发人员借助这些自然语言描述,将旧代码高效重写成如Python等现代编程语言,不仅提升了代码质量,也优化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选择自主研发而非依赖商业化解决方案,正是摩根士丹利成功的关键之一。市场上的通用AI编程工具多半对早期语言的识别和解析能力有限,无法充分理解摩根士丹利独特的定制代码和业务规则。内部团队深耕行业特性和技术细节,打造出专属的定制化智能助手,赋能开发者更精准地完成代码迁移。
摩根士丹利全球技术与运营负责人Mike Pizzi透露,自工具上线以来的五个月内,DevGen.AI共处理了约900万行代码,相当于为15000名开发者节省了28万小时的工作量。这不仅意味着显著的时间节约,也意味着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开发者能够专注于价值更高的创新性任务,而非机械的代码翻译与重构工作。尽管AI工具在代码翻译方面具备强大能力,但摩根士丹利并未选择完全依赖人工智能。AI工具目前尚无法像资深开发者那样写出高效、准确且符合最佳实践的新代码。因此,人工开发人员依然在转换流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确保代码迁移结果既符合技术规范,也满足业务需求。此举不仅保障了代码质量,也缓解了人们对于AI替代开发岗位的担忧。
事实上,摩根士丹利最近一次裁员涉及公司超过8万员工中的2000人,但技术团队的规模保持稳定,表明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提升效率而非简单削减人力。摩根士丹利的这一AI创新举措对金融科技行业具有深远启示。当前,业界普遍面临遗留系统转型的巨大压力,原创性强且交付效率高的工具极为稀缺。摩根士丹利通过量身打造公司专属AI编程助手,树立了行业标杆,彰显了自主掌控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广多款内部AI应用,包括会议内容摘要和研究资料快速检索等,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的数字化办公生态,助力员工节省每周达15小时的时间投入。摩根士丹利CEO特德·皮克(Ted Pick)曾公开表示,这些AI工具不仅能显著提升员工效率,更可能带来颠覆性变革。
毋庸置疑,AI技术在改写传统金融机构软件开发流程中的潜力已经显现。摩根士丹利对内部代码库深度学习与语义理解的突破,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算法的持续优化和模型能力的增强,AI在代码迁移、自动生成及测试等环节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向更高水平跃进。总之,摩根士丹利通过自主研发基于GPT的AI解析工具,成功破解了900万行遗留代码,极大节省了15,000名开发者累计28万小时的人力工时,提升了编程流程效率,推动了技术转型。这不仅彰显了金融行业拥抱人工智能的趋势,也展示了传统巨头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保持竞争优势。未来,随着AI在软件工程领域的不断渗透,更多企业将效仿摩根士丹利的做法,深化AI与业务结合,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数字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