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四年后,孤独仍在部分残疾居民中延续 随着新冠疫情进入第四个年头,许多人的生活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然而,对于一些残疾居民来说,这段时间的孤立感却并没有减轻。随着全球逐渐恢复正常,很多人走出了疫情的阴影,但一些免疫系统受损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美国人却仍然感到孤独与无助。他们的故事揭示了疫情对于这个群体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人们的反思:在重建正常生活的过程中,是否为弱势群体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和关注? 在新泽西州,萨拉·安妮·威莱特(Sara Anne Willette)已经经历了超过1620天的孤立。作为一名患有常见变异免疫缺陷症的残疾人,她从疫情开始前就开始在公共场所采取健康预防措施。这种疾病使她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抵御感染,因此,她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种种安全隐患与焦虑。
简单的任务,例如在街道上散步或去杂货店,都让威莱特感到压力倍增。为了避免人群,她和家人在疫情期间夜间驾车迁移,希望能够避开加油站和休息站的人潮。 威莱特在通话中表达了她的愤怒与失望:"我很愤怒,社会基本上是不可接近的,我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取最低限度的保障,比如医疗护理。""她的愤怒夹杂着失望,因为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外面的世界似乎已经恢复了正常,而对于那些仍在与疫情抗争的群体,尤其是免疫系统受损者来说,现实依然严峻。 威莱特的经历并非个例。四年间,许多残疾人为了生存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尽管有些地方的疫情控制措施已经减轻,但对于那些健康脆弱的居民而言,依然面临着高风险。一些立法者甚至提出禁止佩戴口罩的建议,以期通过减少犯罪来恢复正常生活。但这样的决策无疑将使免疫系统受损的居民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在加利福尼亚州,查里斯·希尔(Charis Hill)也在经历类似的困境。作为一名有系统性炎症疾病的患者,希尔一直依赖于免疫抑制药物生活。虽然她的植物园给她带来了新鲜的食物和内心的安宁,但医疗环境的改变却让她感到无比不安。
许多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曾采取严格的口罩和安全措施,而现在几乎没有再做相关防护。这使得希尔在寻求医疗帮助时倍感失落。 希尔在与记者的电话交谈中提到:"本应是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的医疗环境,如今却变得不再安全。许多医务人员已经不再要求佩戴口罩,这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她呼吁社会应该重视这些健康脆弱人士的生存权利,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公共环境。 尽管互联网提供了许多新的交流方式,一些残疾人依然无法摆脱孤独的枷锁。
威莱特希望能够与其他健康意识较高的人组成一个以减少风险为目标的社区,这样的想法在她心中酝酿已久。她计划搬到南方的乡村,以便寻找一片足够的土地,让和她有相同经历的人可以共创一个支持彼此、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希尔则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着交流,她们定期在公园见面,遵循严格的防疫措施。对于他们来说,这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小圈子里,大家都戴着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并采取定期检测,确保彼此的安全。希尔表示:“这几乎是我唯一能够结识新朋友的方式。
” 随着秋冬季节的临近,对COVID-19的担忧再度上升,希尔认为,社会的“新常态”应当包含免费的检测、疫苗接种、在家拿药的便利及灵活的远程工作选项。这些措施不仅能保护高风险人群,还可以减少疾病的整体传播。 对于大约3%的成人免疫系统受损群体而言,持续关注这一问题至关重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他们面临着感染新冠病毒后严重并发症乃至死亡的高风险。而即使在疫情的初期,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体验到长期的健康问题。 美国的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消退,许多医院依然在接收接受重症治疗的患者。
在社会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同时,残疾居民的需求也不应被忽视。在这个看似正常的世界里,他们的声音和需求亟待被更多人理解和倾听。 疫情带来的永远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还有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和理解。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免疫系统受损和残疾人士的声音,应当成为我们共同讨论的议题。唯有团结合作,才能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中找到自己的安全、幸福与归属感。 后疫情时代的重建,要求我们不仅仅关注经济的恢复,还应更加重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在疫情中倍感孤立的群体。
在唤醒公众意识、理解关怀的同时,我们更需采取实际行动,以确保所有人,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都能享有应有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