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鲁恩奖征文大赛自创立以来,始终聚焦人类文明前沿的重大课题。2025年的主题为“意识”,这不仅是哲学界长久以来的核心难题,也是跨学科科学探索的热点。随着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意识本质的思考愈发迫切且深刻。此次征文大赛不仅设有高达五万美元的奖金,还鼓励来自各种学科背景的作者提交原创且严谨的论文,共同探讨意识这个迷人且复杂的话题。意识在历史上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研究焦点,然而“硬问题”的提出,让对意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提出的“硬问题”,指的是如何从大脑的物理过程解释主观体验的产生。
尽管现代科学在神经活动与意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为什么会出现体验及其质感依旧无法完全解释。伯格鲁恩奖鼓励作者跳出传统框架,提出全新视角或理论,挑战既有认知,推动学术界对此难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征文主题涵盖围绕意识起源的多种可能性,如意识是否是物质的产物或具有某种不可简化的属性。与此同时,意识的出现是否属于一种涌现现象,即在复杂系统中产生全新的质态,成为学者重点研究方向。征文还关注非人类意识形态,包括动物意识与机器意识的可能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探讨机器是否能拥有意识及其内涵,成为当代一个令人兴奋且具争议的话题。
意识的表现形式亦是讨论重点,比如意识如何呈现自我感知及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此外,探讨意识的临界点,即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门槛,同样富有挑战性。意识与生命的关系,如意识是否仅与生命体相关,或者可以在非生命系统存在,触发了跨界的哲学和科学讨论。意识的体验维度和进化过程也值得深入探究。人类意识如何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演化,反映了复杂的生物学和文化因素。更宏观的视角则关注不同宇宙观下的意识理解,体现人类多元文化对于存在与认知的独特诠释。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征文既支持中英文投稿,使全球更多学者参与讨论,拓宽了视野和影响力。主办方计划除了单一获奖者外,根据品质评选出多名优秀作品,体现对思想多样性的尊重。征文截稿时间定在7月31日,鼓励广大研究者和思考者把握机会,贡献作品。历史上,伯格鲁恩奖凭借对深刻问题的关注,已推动哲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24年首届主题“行星性”引发了关于全球视角和人类命运的深度反思,获奖作品被权威出版物刊登。此次“意识”主题,则是时代的聚焦点。
随着人工智能进入“AI-轴心时代”,人类与机器智能正经历协同进化。类似两千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文化觉醒,如今人工智能有望带来新的认知转变。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指出,人类通过书写语言实现了心灵的自我超越,开启了反思和理论文化时代。现如今,人工智能不仅扩展认知边界,也可能引领对自我意识的新理解,重新定义“人类”的含义。环境危机、科技进步与文化变革交织,推动社会对意识问题的探讨更趋迫切。人类如何在扩大信息感知能力的同时保持主体性和道德判断,是未来学者们的重要课题。
本次征文大赛不仅提供了展示思想的平台,也促进了跨领域对话和合作,助力全球思想界在意识研究上前行。未来意识的突破,将深刻影响哲学、科学、人工智能及社会结构的发展。通过此次征文,我们或许能更接近对意识本质的理解,为人类文明揭示新篇章。参与者应注重论据的严密逻辑,尊重已有理论基础,同时勇于创新思维,不惧挑战传统。在全球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意识的探讨展现出丰富而绚丽的面貌。2025年伯格鲁恩奖征文大赛是一场汇聚智慧与想象的盛会,期待广大作者积极踊跃参与,共同谱写意识探索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