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将在8月1日起对来自欧洲联盟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30%的关税。这一举动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的进一步激进升级,反映出特朗普政府通过贸易战试图重新调整国际贸易秩序的决心。随着多边贸易谈判的破裂,特朗普采用了更为强硬的手段,意图促使其主要贸易伙伴接受有利于美国的贸易条件。此次宣布关税的消息通过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首次披露,引发全球市场的强烈反应。欧盟和墨西哥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这一消息立刻做出反应,双方均表示关税措施是不公平且具有高度破坏性的,对双方企业和消费者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墨西哥总统克劳迪亚·谢因鲍姆强调,国家主权不容妥协,同时表示仍相信通过冷静对话能够达成贸易协议。
特朗普在其信件中提及,尽管墨西哥在边境安全上做出努力,但仍未完全阻止贩毒集团的活动,特别是与芬太尼相关的毒品走私问题,这也是关税部分理由之一。美国方面指出,大部分走私芬太尼的化学原料来自中国,实际在美加边境查获的芬太尼比例极小,而大部分毒品流通主要来自美墨边境。此次宣布的关税不仅限于30%,还包括了此前实行的钢铁、铝材(50%)以及汽车(25%)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对这些关键领域的出口征收多层次多比例关税。除了欧盟和墨西哥,特朗普在同一周内还向包括加拿大、日本和巴西在内的23个国家发送了关税威胁函,关税范围从20%至50%不等,针对铜还提出了高达50%的关税。此举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分裂,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稳定。欧盟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警告称,30%的关税将严重扰乱跨大西洋供应链,损害双方企业、消费者乃至医疗患者的利益。
她还表态欧盟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包括“适度的反制手段”,这暗示欧盟可能在短期内实行报复性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德国作为欧盟经济的核心力量,迫切希望快速达成贸易协议以保障本国制造业稳定发展,而法国等国则更为谨慎,强调不能接受对欧盟不公平的一边倒协议。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伯恩德·朗格称特朗普的关税举措是对谈判的“侮辱”,并敦促欧盟尽快采取反制措施。墨西哥经济部则在官方声明中表达了对美国行为的不满,称这是“不公平的对待”,并强调墨西哥仍愿意通过对话寻求解决之道。经济学家指出,特朗普此举意在通过施压迫使贸易伙伴开放市场、减少贸易逆差。但许多专家认为,强硬关税政策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手段,进而影响全球供应链效率和跨境投资信心。
事实上,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他的关税政策每月为美国财政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6月的联邦财政年度,美国海关税收已超过一千亿美元。这样的收入虽增加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弹性,但也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特朗普此前曾承诺利用90天的延期达成多项新贸易协议,但除了与英国、中国和越南达成框架性协议之外,其他国家的谈判进展有限。另一方面,日本首相石破茂公开表示日本需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贸易摩擦加剧促使加拿大及部分欧洲盟国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关系,例如考虑采购非美国制造的军备系统。整体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短期内造成市场波动,扰乱传统供应链,增加企业经营不确定性。
长期则可能促使全球贸易体系向更多双边及区域协议转变,减少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战略分析人士提醒,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虽能在短期内保护部分国内产业利益,长期却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导致其盟友转向其他贸易伙伴。此外,关税战引发的市场不稳定也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与国际资本流动。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跨境协作,任何突发的关税政策都可能引发供应链重组,增加物流成本,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关税可能推高进口商品价格,进而影响生活成本和消费选择。综合各方反应,可以看出此次关税威胁不仅是单纯的贸易谈判策略,更是美国对当前国际贸易规则及全球经济权力格局调整的重要信号。
未来几个月,欧盟、墨西哥及其他受影响国家的反应将决定贸易战的走向。同时,各国政府、企业及投资者也在密切关注谈判进展,以制定应对策略。保持对话和多边合作仍是缓和贸易紧张局势的关键。虽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短期内显示出强硬姿态,但由以往经验可见,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大变数。市场和观察人士普遍认为,通过谈判实现互利共赢的贸易协议,才是维护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的最佳途径。未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贸易政策将持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如何平衡保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国际合作,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和格局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