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其中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透明且安全的特性,备受金融监管机构和央行关注。欧洲央行(ECB)作为欧元区的金融稳定中枢,近日宣布了一项重要计划:将在2026年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欧元结算系统试点,旨在通过名为“Pontes”的新项目,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与欧元区核心支付系统的深度融合。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欧元区在数字货币时代迈出关键一步,更为欧洲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欧洲央行的新计划包括两条并行轨道,短期方案“Pontes”和长期方案“Appia”,两者共同构建起未来数字经济环境下的稳定金融体系。在即将启动的“Pontes”试点中,欧洲央行将连接基于DLT的区块链平台与现有的TARGET金融服务系统。TARGET是由欧元体系开发运营的一套支付和证券流通服务平台,它在促进欧元区内资金和证券流动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通过“Pontes”项目,分布式账本上的交易将能够直接利用核心支付系统的中央银行货币进行结算,提高效率与安全性。此次试点计划依托2024年开展的多达50余项DLT试验和64名参与者的积极反馈,旨在验证统一结算系统在现实金融场景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在金融领域,中央银行货币被视为最安全的结算资产,欧洲央行坚持创新的同时也特别重视交易的安全性与系统效率。“Pontes”项目的推出正体现了欧元体系对于创新和安全并重的承诺。以往许多中央银行尝试采用区块链技术时,由于种种限制,未能达到预期,但此次欧洲央行采取了分阶段、双轨发展的策略,以确保切实可行的技术突破能够落地并服务于欧元区金融市场。 另一方面,长期方案“Appia”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完整且国际化的生态系统,支持全球范围内基于DLT的批发中央银行结算。
这一战略不仅涵盖技术开发和应用,更涉及与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深度合作,共同塑造未来的金融基础设施生态圈。通过建立市场联络小组,欧洲央行希望与行业利益相关者保持开放对话,及时收集反馈和意见,使项目能够更贴近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 此次欧央行计划发布后,金融监管和政策专家对此反响积极但也保持谨慎。Cato研究所货币与金融替代中心的政策分析师尼古拉斯·安东尼指出,虽然过去一些央行的区块链试点未能完满达成目标,但仍需等待实地测试结果以评估这一步骤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全球多国央行均显示出对区块链技术能够优化结算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及提升实时结算能力的强烈兴趣。 事实上,2023年英国央行与国际清算银行的伦敦创新中心合作的区块链试验,成功演示了利用DLT处理大规模银行间交易的潜力。
该实验不仅展示了实时总结算系统(RTGS)与其他金融基础设施账本之间的有效连接,也说明区块链能显著提升支付结算效率与降低成本。这成为欧美央行尝试区块链技术的有力支撑和参考案例。 欧洲央行发布的试验结果报告显示,市场上对使用中央银行货币结算代币化资产的需求强烈,试点期间涉及的总交易金额高达16亿欧元。DLT技术在降低资本市场碎片化、减少操作复杂性及技术瓶颈方面展示出巨大潜能,尤其是在实现可编程结算和原子性交易方面,有望带来金融市场效率的质变。 然而,报告也指出,为确保DLT技术能够被广泛采用,标准化进程和统一的法律框架至关重要。实现与现有TARGET服务的无缝互操作,将是推动相关技术快速落地的重要前提。
只有通过政策、技术和法律的多方协调推动,才能在保障安全与合规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欧洲金融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展望未来,欧洲央行的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欧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也有助于巩固欧元区在国际支付和资本市场中的战略自主性。此外,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深化,金融机构、监管层和市场参与者将迎来更富创新的支付和结算方式,增加透明度、降低风险,推动欧洲打造强大且现代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总的来说,欧洲央行即将启动的“Pontes”区块链结算试点代表着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系统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它顺应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区块链技术浪潮,探索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提升货币结算效率与安全的可能性。随着试点的推进和经验积累,未来在保障稳定性的前提下,将有望实现更开放、更高效且高度安全的欧元结算环境,推动欧洲金融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迈入崭新阶段。
金融市场的参与各方都应密切关注项目进展,积极准备迎接这一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