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初,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发动地面进攻,引发局势急剧紧张。紧接着,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180枚导弹,这一连串事件使得原本已持续多时的加沙地区战争有可能演变为更大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专家普遍担忧,这场冲突不仅会加剧中东地区的安全危机,还可能重塑区域内的权力格局。以色列的长期战略目标似乎已经从单纯削弱真主党转向试图彻底中和这一武装力量。尽管以色列军方给真主党造成了重大损失,但要完全消除这一组织的影响依旧困难重重。以色列政府一方面宣称出于保护北部边境民众安全的考虑,要消除真主党持续的火箭弹威胁;另一方面,部分政治和宗教势力则表现出一种更具扩张性的意识形态诉求,这让未来冲突的走向更加难以预测。
以色列希望黎巴嫩政府能够重新夺回对真主党的控制权,这使人联想到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运动,那个冲突最终没有带来北境长久的和平。同样,此次行动更可能实现短期内的局势平稳,令被迫流离失所的数万北以居民得以返回家园,但从长远来看,区域安全依然存在极大的变数。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正逐步发生微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伊朗及其代理组织的影响力,但这一过程尚需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全面的战略成果。虽然以色列在战术上获得一定突破,但它能否通过外交途径巩固这些优势仍未可知。伊朗和以色列长期以来互相制衡的局面,在10月7日的事件之后基本被打破,以色列正在努力掌握上风。然而,冲突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不止于军事优势的变化,还深刻影响到核武发展以及地区各国的战略决策。
伊朗在失去了两大代理力量哈马斯和真主党作为有效威慑后,国内越来越多声音推动发展核武器。尽管伊朗的常规军事实力相较以色列显得较弱,但它通过支持武装团体进行非传统战争手段的策略显然效果有限。核问题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伊朗最高领导人将消灭以色列视为伊朗政权的核心目标,因为这是伊朗少有能明显推进的“政治项目”。在伊朗内部,同时存在更务实的派别反对无谓卷入巴勒斯坦的武装斗争,但整体上核计划被视为应对以色列威胁的关键筹码。任何对其核设施的军事打击都会被伊朗视为生存威胁,可能导致局势迅速升级。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本身已历时一年,尽管重创哈马斯武装力量,但缺乏有效的替代治理方案使局势难以根本缓解。
军事实力的集中投放虽重要,但缺乏政治策略的支撑使得加沙地区依旧持续不稳定,军事消耗也难以避免。政治上的真空是以巴冲突持续的主要根源之一,而目前以色列政府似乎没有制定清晰的政治目标,这种态势为未来和平制造了极大障碍。美国即将于11月举行总统选举,新的政府是否能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施加影响,同样备受关注。尽管理论上任何美国总统都有影响力,但历史和现实均表明,历届美国领导人往往选择向以色列提供坚定支持。当前民主党内部对以色列的态度不一,从强烈支持到呼吁限制军火供应均有声音,但未形成主流政策。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则表现出更亲近右翼以色列政府的立场,反对让美国深陷中东战争。
美国对以色列的巨额军援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一定杠杆,但能否在政治上承受施压所带来的国内反弹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就冲突的降级和和平前景而言,专家普遍持悲观态度。以色列军方及政府核心普遍认为目前手中仍握有主动权,不愿轻易放弃军事压力。历史经验表明,只要一方认为掌握优势,便无意于主动谈判退让。潜在的和平路径包括在加沙实现停火,允许人道援助并促成新的巴勒斯坦自治机构诞生,以及在黎巴嫩实现停战,换取真主党停止火箭袭击和以色列停止地面及空中军行动。遗憾的是,目前以色列政府并无明显寻求和平的意愿,解决冲突的“下行通道”似乎仅能通过伊朗政策的重大转向来实现。
但这类变化短期内难以实现。此外,南黎巴嫩的安全安排和停火协议也因受制于多重内外因素,短期内难以达成。整体而言,若没有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的强力介入与政策调整,中东冲突的恶化风险依然较高。新一轮的冲突可能导致区域内军备竞赛加剧,扩大人民的痛苦与流离失所,全球能源市场也可能因此震荡。中东的和平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的对抗,更需要多方合作的政治智慧与外交努力。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协调,推动实现公正、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才能避免这场由多个复杂因素交织引发的冲突继续恶化。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世界各方应持续关注局势变化的每一个细节,为缓解冲突、促进地区稳定贡献建设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