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支付市场的规模持续攀升,已突破250万亿美元的惊人规模。而在这千变万化的金融生态中,人民币(CNY)背书的稳定币成为中国布局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核心抓手。日前,前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一场闭门研讨会上提出,将人民币稳定币纳入国家顶层设计的金融战略中,以应对当前美元主导的跨境支付体系,并借助稳定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定币的本质是锚定法币价值的数字资产,它既具备区块链技术的高效性与透明度,又能降低数字货币价值波动带来的风险。这种将法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形态,恰恰满足了跨境支付对速度、安全和合规性的多重需求。相比传统的国际汇款渠道,如SWIFT体系,依托稳定币的跨境支付能实现资金的即时结算,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时间延迟,有望彻底改变现有全球金融格局。
朱光耀指出,当前美元稳定币的崛起实际上是美国货币主导地位通过数字渠道的延续。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基础,尽管1971年美元与黄金的联系被切断,但美元依然依靠石油美元体系和海外债务市场保持准霸权。美元稳定币的兴起正是这一体系的数字进化版,通过法律法规的监管框架强化其全球流通和使用,从而进一步巩固美国金融的全球影响力。针对这一挑战,中国若不及时推动人民币稳定币技术研发和监管支持,将极有可能在全球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落后。朱光耀建议将香港打造为人民币稳定币监管试点区域,利用其独特国际金融地位和先进监管经验,为数字人民币及稳定币的创新探索提供良好环境。此外,他提议同时发展境内外人民币稳定币,加强两者的技术互操作性,配合严格的储备资产审计标准,确保货币信用和资金安全。
此举一方面有助于打破现有美元结算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人民币支付体系,支持中国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的软件升级和规则制定。通过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这种多元化的结算体系不仅降低了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外部冲击的敏感性,还能增强与国际合作伙伴间的经济联系。跨境稳定币支付系统的建立也将为国际资金流动带来更强的透明度与合规性,帮助监管机构实时监控资本流向和风险,防范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与主权。与此同时,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对稳定币的监管动态。美国近期通过了《拉米斯-吉兰德支付稳定币法案》,进一步规范美元稳定币的发行与流通,要求其有充分的流动资产支持且由持牌机构发行,以强化美元在数字货币生态中的统治地位。中国若能在政策制定和技术落地方面抢先一步,将有机会建立更具竞争力的跨境支付网络。
人民币稳定币也象征着中国货币国际化的新里程碑。在控制资本项目开放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稳定币利用区块链的特性,实现了资金跨境流转的高效率与安全性,为人民币走向全球提供了创新路径。尤其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货币国际化不再仅依赖传统贸易结算、央行储备货币激励,更需要数字资产与金融科技的支持。而人民币稳定币恰恰具备这一优势。未来,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和技术标准的推动下,中国的人民币稳定币有望融入全球金融生态,促进跨国贸易的便利化,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流转,并逐步形塑以人民币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圈层。这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也推动全球货币体系的多极化进程。
总而言之,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广和应用,是中国应对全球美元数字霸权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打造安全、合规、高效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中国能够有效参与甚至引领全球数字金融创新浪潮。这不仅符合中国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的国家战略,也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与平衡。随着监管规则的逐步完善和技术体系的成熟,人民币稳定币有望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助推跨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开启全球跨境支付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