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数字资产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愈加引起行业关注。近期,Waves Protocol旗下知名数字钱包Keeper Wallet的代码库遭遇一起严重安全事件。攻击者通过掌控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仓库权限,将窃取用户钱包凭证的恶意代码植入官方更新,暴露出区块链生态系统中供应链攻击的潜在风险。此次事件背后疑似与朝鲜(DPRK)黑客有关,其复杂程度和危害性不容小觑。Waves Protocol作为一个开放的区块链平台,兼具高性能和安全保障,是许多去中心化应用和开发者的基础设施。然而,研究者发现,相关的Keeper Wallet扩展库自2023年8月以来几乎未有合法代码变动,却在2025年5月突然活跃,出现多次依赖包升级和发布新版库文件。
这类异常活动经排查揭示,一名账号名为“AhegaoXXX”的用户,疑似朝鲜开发者,取得了该代码库的写入和发布权限。这个账号不仅能创建分支,合并代码,还能通过Node Package Manager发布更新,说明其已获得该组织的最高代码管理权限。细节上,此账号提交的恶意改动中,包含一段将钱包运行时日志和错误数据导出到外部数据库的功能。该功能不经用户允许,偷偷捕获用户的种子短语(Mnemonic phrases)和私钥(Key),通过网络发送给不明服务器。虽然该更新分支尚未合并进主分支,但极可能随后的版本推送将包含这种窃取行为。一旦用户安装了带有该代码的新版钱包扩展,便会无形中泄露其钱包密钥,给钱包资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通过进一步关联分析,安全报告指出该账号AhegaoXXX与组织分散的朝鲜合同程序员群体有关,这些人长期利用自由职业平台进入各种软件项目,遂而渗透和操纵关键代码库。此外,调查人员还发现本次被侵入的另一个关键账号“msmolyakov-waves”,原为Waves前工程师Maxim Smolyakov持有,长期未活跃,但却在攻击者提交后快速批准了相关合并请求,并触发了NPM的代码发布。显然攻击者利用被盗账号作为可信身份,打开了第二条通路以散布恶意构建版本,加大攻击成功概率。此次事件也暴露了传统代码管理和发布机制中多项安全漏洞。首先,仓库中长时间无人维护的账号权限未及时清理,导致休眠账号被拿下后对项目根基发动攻击。其次,缺乏对发布者身份和代码变更合理性的持续审查,使得恶意代码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合并进主分支。
此外,监控系统对关键分支的重定向规则变化、依赖库的异常升级缺乏有效警报,进一步延迟了风险发现与应对。风控专家建议,区块链项目开发团队需强化供应链安全治理机制。定期审计所有贡献者权限、移除已失效账号、严控分支管理和版本发布权限是必要第一步。其次,应建立自动化代码审查和构建流水线,迅速识别可疑代码提交及授权异常。第三,加强对发布包的及时监测,发现异常下载量波动及新版本安全风险,及时通报用户及社区。此外,应建立完善的权限变更审批流程和多重身份验证机制,防止凭证被盗用而导致的权限滥用。
用户层面,应谨慎从官方渠道获取软件更新,避免安装非官方来源版本,尽量开启硬件钱包等安全措施保障资产安全。同时,行业监管机构和区块链安全公司需合作,构建透明的威胁情报共享机制,及时通报和响应这类供应链攻击,减少攻击面。此次朝鲜黑客利用冷门代码库权限,植入盗取资金凭证的恶意代码案,清晰展示了数字资产领域面临的全球化网络攻击复杂度。伴随着区块链与Web3生态日益深入各行业底层,提升项目治理水平和安全防御能力变得尤为迫切。只有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壁垒,才能守护用户权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对广大区块链开发者而言,这是一记警钟:无论项目多么开放和去中心化,安全永远不可妥协,要从根本上重视供应链风险,定期检查、更新和加固代码库及发布环节的安全控制。
唯有如此,才能抵御来自国家级黑客组织等高级持续威胁的侵袭,保证用户资金和隐私安然无恙。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演进和合规监管的完善,期待行业内形成更多标准化、自动化的安全治理流程,从而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韧性和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