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刷新人们对智能机器的认知,尤其在生物混合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探索,正逐步改变着传统机器人设计的理念。最新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表明,将一种食用蘑菇放置于机器人机体内,利用蘑菇本身产生的电信号控制机器人移动,成功实现了蘑菇“学习”爬行的壮举。这项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联合完成的跨学科合作,不仅展现了蘑菇独特的生物电反应能力,也为未来智能机器人探索生命与机械的融合开辟了新的道路。 蘑菇作为一种真菌,自身具备丰富的感知能力,能够对触摸、光照、热量甚至化学信号做出相应反应。这些天然的生理机能成为科学家将蘑菇与机器人电子系统结合的关键。通过将蘑菇胞丝(mycelium)导入机器人电子电路,研究团队得以读取和利用蘑菇传递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机体运动的控制。
这种创新的机器人不同于传统电机驱动的机械身躯,利用蘑菇感应外界刺激转化成电信号,通过预设程序响应和调节运动模式。例如,紫外线照射会影响蘑菇电信号的波动,机器人便会根据不同信号调整步态和移动速度。视频资料显示,机器人腿部反复“泵动”驱使其慢速爬行,另一种装置则采用轮式系统依靠蘑菇反馈进行导航。 研究人员强调,这种生物混合系统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传统机器人往往难以应对复杂多变、充满未知因素的自然环境,而活体生物的神经电反射特性恰恰能迅速感知环境变化并做出反应,有望解决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康奈尔大学有机机器人实验室的Anand Mishra研究员指出,活体系统对触摸、光线、温度和未知信号的高度敏感为设计更加智能和灵活的未来机器人提供了宝贵思路。
这种结合生物智能与机械结构的“芯片”不断增长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罗伯特·谢泼德教授解释道,蘑菇与机器人电子系统的结合不仅让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化学信号,还能实现自主决策,比如精准监测农田土壤的化学成分,决定是否需要施肥。这种实时的感知与响应能力,极有可能在农业生产环保管理领域发挥显著作用,有助于降低化肥过量使用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及有害藻华的发生。 蘑菇作为辅助控制器的运用,是生物混合机器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比于之前的实验,如将人工制造的蠕虫大脑置于乐高机器人体内,蘑菇的生存优势和舒适的生长环境使其更适合长期与机械相融合。蘑菇不仅能够在多变的温湿度条件下存活,且具备自我修复和生长的能力,这种特性为生物混合机器人提供了持久的生命力支持。
此外,此次研究中发布的论文《基于真菌胞丝电生理测量的机器人传感运动控制》登载于权威期刊《科学机器人》,而该领域的先行者们日前也通过整合活肌肉组织的机械体,实现了机器人自主感知环境并适应变化的功能,表明生物与机械的深度融合正在逐步步入实用阶段。 未来,基于真菌的机器人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控、智能农业、灾害救援等多种场景。在环境监测方面,机器人能够直接感知空气中有害气体或土壤中的化学物质报警,极大提升环境保护效率。在农业生产领域,机器人不仅能够精准检测作物生长环境,还可通过智能决策提升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此外,生物混合机器人灵活轻巧,也可能成为复杂场景下搜索救援的重要助力。 该项目同时推动了机器人设计理念向“生态系统思维”的转变。
机器人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机械装置,而是集成了生命特征和智能感知的活体平台,具备自我适应和进化潜力。随着更多类似研究的展开,未来甚至可能涌现出基于微生物群落、植物甚至动物细胞的多样化生物混合机器人平台,进一步拓宽机器人的功能边界和应用领域。 虽然这一领域仍处在起步阶段,但蘑菇驱动机器人的成功验证有望激励科研界加大投入和跨学科合作,推动机器人技术的深层次变革。同时,对于公众而言,这种融合了生命与机械的创新也激发了关于智能生命、人工智能边界甚至伦理性的深入思考。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蘑菇驱动机器人或将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的奇迹,而会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助力人类应对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人类与自然界生命体的关系将因这类生物混合机器人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紧密与和谐,开启人与机器生命共同进化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