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大型语言模型(LLMs)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这些强大的工具来辅助自己的写作、研究和决策。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发挥LLMs的潜力,避免常见的陷阱和误区,已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Zvi Mowshowitz与Patrick McKenzie的深度对话,带您全面了解提升LLMs使用效率的实用策略。首先,系统提示(System Prompt)是打开高质量对话和输出的关键。系统提示其实是给模型的第一条消息,指导它如何角色扮演、响应方式以及输出风格。好的系统提示能显著改善模型效果,让它更贴合用户需求。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身份和专业背景,为模型设定适当的行为规范,比如告知模型用户对其运作机制已有充分了解,从而避免冗长解释,提高交流效率。此方式尤其适用于有明确目标的写作或编程任务,将不同的系统提示匹配到不同应用场景,有助于打造更专业化的AI助手体验。在自定义行为设置方面,LLMs虽不是完美执行系统提示的机器,但通过技巧加深提示权重,用户可以让模型更好地遵从指令。例如,有的用户要求模型避免过于阿谀奉承的回答,或停止过多无用的“互动关闭”句式。设定这些规则,不仅提高交互体验,也节约时间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系统提示应灵活调整,针对具体模型的优势和限制,打造最适合自己的对话风格。
记忆管理则是另一个重要环节。当前不少LLMs具备对话记忆功能,可以在多次会话中保持上下文连贯。但这也带来了潜在问题,如模型可能陷入重复或恭维用户的“糖衣陷阱”,产生过度亲昵甚至片面回答。用户需谨慎管理记忆,视需求选择开启或关闭,并定期清理不合时宜的历史记录。此外,针对ChatGPT等平台,合理运用“匿名会话”功能,有助于获得不带个人偏见的中立答案,尤其在需要客观立场时效果显著。另一项新兴的领域是生成引擎优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简称GEO),类似于搜索引擎优化(SEO)但面向AI内容生成。
作者强调,将内容开放至互联网适当时机,能提高被未来模型采纳和训练的机率,从而影响模型回答质量。对内容创造者而言,思考如何平衡付费墙设置与开放度,是经济收益和影响力扩展的关键。通过合理利用付费墙延迟解锁策略,不仅保护原创权益,也享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和模型曝光度。此外,文本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呈现出LLMs多模态能力的巨大价值。用户可以上传图片并通过对话询问改进建议,这种基于视觉反馈的交互极大提升了创作过程的深入感。无论是绘画细节调整还是结构撰写,AI都能提供创新思路和技巧指点,成为艺术爱好者与写作者的有力伙伴。
递归使用AI(Recursive AI Usage)即将AI生成内容再次输入模型以精炼、修改或总结,是提升内容质量的高效方法。通过将草稿分段反馈、让模型扮演不同角色评审,或要求模型帮忙重写成更正式或个性化的表达,用户能获得更贴合需求的结果。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面对LLMs输出出现幻觉(hallucination)时,用户应掌握检测与纠正技巧。幻觉现象多因模型尝试填补知识空白而编造信息,避免这种情况的一条建议是,只询问模型其确实了解的问题,必要时结合多模型交叉验证。定期批判性检查输出内容,不仅降低风险,还能促使模型生产更精确、可靠的回答。同时,充分利用成本低、交互灵活的AI平台进行大量尝试,能有效提高产出效率。
和人交互一样,提示设计在AI交互中至关重要。用户应提升与LLMs沟通的技巧,明确表达期待、理解模型如何解读输入。通过让模型以特定身份或语气回应,比如模仿某位知名学者或面向特定职业群体答疑,可以获得更定制化的服务。更甚者,尝试用AI评估自身表达所传递的潜台词和语气,有助于在写作中精确传达意图,避免无意间产生误解。面对AI辅助与个性表达的平衡,专家建议保持自我声音的纯粹。AI固然能丰富内容,降低认知负担,但用户应避免过度依赖,以免作品陷入千篇一律的“最低公分母”风格。
合理选用AI作为“橡皮鸭式”反思工具,让模型充当写作辅佐和智力合伙人,可进一步提高思考深度。最后,学会如何合理安排人与AI的互动,是提升整体效率的关键。透过预先利用AI筛选和整理信息,明确向专家或合作者提出精准问题,不但节省资源,也提高合作质量。总之,利用系统提示定制行为、注意记忆管理、把握生成引擎优化时机、结合多模态能力与递归使用,以及提高提示设计和人际互动技巧,能让用户在与大型语言模型的合作中事半功倍。未来,随着技术迭代,这些策略还将持续演进,成为人机协作新常态的基石。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每个用户都有机会将LLMs打造成更为强大、精准且个性化的智能助理,开创属于自己的认知加速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