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作为数字货币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市场规模与应用场景迅速扩展,尤其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生态的桥梁角色。2025年8月,GENIUS法案在美国正式签署生效,确立了美国境内稳定币发行和管理的首个系统性监管架构,被誉为稳定币领域的里程碑。这一法案不仅旨在增强用户和投资者的信任,也被视为推动数字货币主流化、提升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关键力量。然而,GENIUS法案对海外稳定币发行人的监管政策仍显模糊,此举被业界称为“外国稳定币漏洞”,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 GENIUS法案的诞生,标志着美国在稳定币合规治理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美国政府加强数字资产监管的重要举措,法案明确要求所有美国发行的稳定币必须确保100%美元或等值资产的全额储备支持,严格遵守关于资产公开披露、反洗钱和制裁合规的规定。
此举提升了美国境内稳定币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从而增强了用户的信心。在稳定币市值已高达数千亿美元的背景下,这种监管强化使得合规稳定币更具吸引力,有望促进机构资本流入与公众接受度的提升。 然而,GENIUS法案对海外稳定币发行方的管理却存在显著空白。法案允许境外稳定币在美国市场销售,前提是其所处司法管辖区能实施“与美国相当的监管标准”,但并未明确“相当监管”具体标准和审核机制。这一模糊条款使得大量海外稳定币发行机构暂时规避了美国严格的监管,从而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潜在竞争优势。这种差异化监管态势,造成了美国本土稳定币发行者在运营成本和合规压力上的不对等,形成被称为“外国稳定币漏洞”的制度缺陷。
知名经济学者及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蒂莫西·马萨德(Timothy Massad)多次公开批评这一漏洞,认为其未能有效保护美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马萨德强调,法案虽试图平衡本土与海外稳定币的管控,但因为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海外发行人可以借助有限的监管要求进入美国,导致美国发行人面临不利局面。与此同时,监管真空也可能带来跨国监管套利风险,增加市场的不稳定性。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GENIUS法案在规范本土稳定币生态方面的作用显著,促进了银行、金融科技及大型零售集团等机构参与稳定币发行的积极性。麻省理工学院密码经济学实验室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卡塔里尼(Christian Catalini)指出,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和企业将把稳定币战略纳入其核心支付和金融服务布局,稳定币市场进入了一个制度化和主流化的新阶段。 同时,法案开辟了美国大型商业银行、零售巨头如沃尔玛、亚马逊等发行自有稳定币的可能性,极大提升了稳定币在日常支付及金融应用中的普及度。
尽管如此,这也引发对传统金融巨头与本土加密稳定币如USDC及Tether竞争关系的推测。卡塔里尼表示,Tether因其已建立的海外市场领先优势,短期内受影响较小;而USDC的主要竞争将集中于美国市场,面临更为激烈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GENIUS法案中禁止稳定币发行商向持有人支付利息或收益的条款,可能削弱了稳定币作为资产储值工具的吸引力。CoinFund总裁克里斯托弗·帕金斯(Christopher Perkins)指出,没有收益的稳定币实际上是贬值资产,这将驱动用户转向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寻求收益再创造。此举虽然削弱了稳定币的资产增值功能,但也为基于以太坊的DeFi生态带来了机会,可能成为未来获得被动收入的主要渠道。 此外,GENIUS法案对美国国债需求的潜在推动作用备受关注。
财政部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强调,美元挂钩稳定币的市场规模有望从当前约2670亿美元飙升至2万亿美元,推动美元债券的需求提升,对稳定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发挥积极作用。部分专家认为,新兴市场由于本币体系存在脆弱性,将积极采用美元稳定币以获取更稳定和高效的支付解决方案,进而提升美元的国际使用频率。 尽管如此,对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的未来信心存在分歧。有观点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及竞争加剧,美元的优势地位正面临挑战,GENIUS法案能否彻底巩固美元霸主地位还需时间验证。法案的最终效果将取决于稳定币是否能发展为重要的支付手段,或仅停留在特定小众应用范畴。特别是在跨境企业支付领域,目前稳定币的渗透率和增长空间仍不明确。
未来,GENIUS法案有望成为引领稳定币创新和合规的典范,为美国乃至全球数字资产监管提供参考框架。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成熟,资产代币化加速,稳定币作为首个实现广泛应用的代币化资产,其监管模式和市场生态将对后续资产类代币如债券、证券的数字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美国的监管实践也或将推动全球范围内稳定币监管标准的进一步整合与完善。 总而言之,GENIUS法案不仅开启了美国稳定币监管的新纪元,也揭示了监管制度在跨境数字资产治理中的复杂挑战。如何关闭海外稳定币监管漏洞,实现公平竞争与市场安全,是监管者与行业参与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立法细则逐步完善和国际监管合作加强,未来稳定币市场有望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真正实现其赋能全球金融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