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劳埃德银行首席执行官查理·纳恩近日公开批评现任政府提出的养老金资金强制投资计划,认为相关措施类似于中国实行的资本管制政策。这一观点迅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和热议。纳恩指出,允许政府强制养老金基金将投资配置转移至英国境内资产,实质上是一种资本流动的限制,这与英国作为全球开放经济体的定位背道而驰。纳恩本人在中国和多个实施资本管制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他对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并对劳工党的政策表达了严肃担忧。 近年来,英国财政大臣积极推动基金管理者加大对私人资本和基础设施等本土私有资产的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政府计划立法赋予工作大臣如蕾切尔·里夫斯有权力强制养老金基金增加对英国资产的投资比例,如果基金管理者未能自愿执行,将启动“后备”强制措施。
基金经理被要求优先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至少10%的养老金储蓄配置于私有资产,其中半数须投向英国本土。 这一政策初衷是希望借助养老金庞大的长期资本,推动英国基础设施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然而,金融界普遍对基金强制投资本土资产的实际效果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除了劳埃德银行以外,养老投资咨询公司Mercer UK首席执行官贝努瓦·于东和保险巨头Aviva的首席执行官阿曼达·布兰克均对相关政策表达关注。贝努瓦警告称,强制基金投资缺乏流通性的未上市资产,可能导致养老金回报降低,最终影响广大养老金领取者的收益,背离了改革的根本目标。阿曼达也认为,强制执行规划为“红线”,并不视为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
劳埃德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苏格兰遗孀(Scottish Widows)选择未参与与其他17家英国主要养老金提供商签订的“曼森豪斯协议”。该协议要求参与方共同承诺,加大对英国私有资产投资,旨在通过市场自愿合作达成目标。纳恩强调,尽管劳埃德银行自身已将约350亿英镑投资于英国资产领域,但政府以立法强制形式干预资本配置,将导致资本市场失去自主性,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资本管制通常用于经济危机或资本外逃压力大的国家,目的是限制资金自由流动,稳定本币和市场。然而,英国历来被视为全球最开放的金融中心之一,执行类似中国的资本控制制度挑战了该国开放、自由的市场声誉。纳恩表明,资本自由流动是开放经济体的核心优势,任何限制都可能削弱英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降低养老金投资回报,最终危及退休人员利益。
同时,财政大臣计划在即将到来的曼森豪斯演讲中详细阐述养老金体系的改革方向,其中可能涉及提升工作场所自动注册率等措施,旨在加快养老金覆盖范围,提高国民养老保障水平。政府希望通过资本引导和结构调整,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平衡。 这一系列政策体现出政府希望借助养老金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意图,但严重依赖资本配置的行政干预,是否会扰乱市场自治机制,仍是业内激烈讨论的话题。对于养老金投资者而言,回报率与风险的平衡至关重要。被迫投资于流动性较差、风险较高的私有资产可能损害养老金的整体收益稳定性,不利于养老金的长期可持续性,也不利于增加广大退休人士的实际收入。 市场专家普遍呼吁,养老金投资应尊重市场规律和专业判断,避免纯粹依靠政策强制完成投资转移,这样才能实现养老资金安全和经济发展双赢。
中国资本管制经验虽然在特定环境下稳定了资本市场,但模式并不适合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和开放经济特征。劳工党政府在推行新政策时,需充分考虑来自银行业和养老行业的合理反对意见,确保制度设计科学合理。 此外,国际投资者对英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也可能受到影响。长期来看,政策不确定性和对资本自由流动的限制可能引发资金外流,降低英国在全球资本配置中的吸引力。劳工党若持续推动强制资本重定位,英国金融中心地位或受损,经济增速也可能放缓。 总的来说,劳埃德银行首席执行官的言论反映了市场对劳工党养老金政策的核心忧虑。
他用“资本管制”来形容相关计划,凸显了政策与自由市场原则的冲突。政府未来能否调整政策方向,既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又保证养老金基金的回报安全,将成为英国经济政策成败的重要风向标。养老金作为国民长远保障的基石,其投资安全应摆在首位。只有平衡好政策促进和市场自由,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与养老保障的双重目标。未来英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如何携手应对这一挑战,值得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