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飞速发展,数字资产正逐渐成为人们财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资产的特殊性质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用户去世后,加密资产如果没有有效传承机制,极易出现无法继承或资产流失的情况。币安创始人兼前CEO赵长鹏(Changpeng Zhao,简称CZ)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呼吁,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应当建立“遗嘱功能”,帮助用户在生命终结后合理分配其数字资产。赵长鹏的这一倡议不仅回应了行业痛点,还为加密资产的未来传承方案提供了重要思路,推动行业规范化和用户权益保护迈出关键一步。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资产的传承差异显著,传统资产的继承通常依赖于遗嘱、公证及司法执行等法律程序,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相比之下,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导致资产所有权更多依赖私钥控制,一旦私钥丢失或继承人无法获取,将面临资产永远无法使用的风险。
赵长鹏指出,“每个平台应该拥有‘遗嘱功能’,当用户不再存在时,资产能够按照预设比例分配给指定账户。”这是对现有数字资产管理模式的一大革新,意味着用户能够提前通过平台设定遗产继承计划,规划资产去向并指定继承人,减少资产因意外失效造成的浪费。币安作为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也已开始着手推动这一功能的推出。在2025年6月12日的版本更新中,币安引入了紧急联系人及继承功能,允许用户指定继承人并设定继承流程。此功能包括监测用户长时间未登录的异常情况,自动通知其紧急联系人,由继承人发起资产索取申请。此举大大提升了数字资产继承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为用户预留了切实可行的后续方案。
行业内对币安此举反响积极,许多加密社区成员高度评价紧急联系与继承功能的实用性,认为这不仅帮助减少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未认领资产积压问题,还体现了平台对用户资产负责的态度。一位用户指出,数字资产不仅仅是“现金”,更包含社交影响力、内容创作权利等无形财富,继承机制应更全面,甚至考虑账户转让,类似传统电话号码继承的方案,体现数字身份的整体传递。也有声音提醒尽管遗嘱功能是重要突破,但仍存在局限,如安全隐患和法律合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整体来看,数字遗嘱功能的普及将推动Web3资产管理走向成熟,增强用户对数字财富安全传承的信心,助推去中心化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数字遗嘱和继承功能概念的普及,未来相关法律法规必将跟进,逐步推动加密资产纳入主流遗产规划范围。早在2023年,迪拜律师伊琳娜·希弗(Irina Heaver)就曾强调,许多家庭在亲人去世后难以触及其数字资产,催促资产持有人提前规划和公开遗产安排。
她指出,大部分加密资产投资者年龄偏年轻(27至42岁),较少关注遗产规划,但预设遗嘱是确保资产安全转移的最低要求,且遗嘱中应包含详细技术信息,说明如何访问和管理数字资产。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看,链上智能合约及多重签名钱包技术逐渐成熟,为遗嘱执行提供了更多实现可能。智能合约可以编写自动执行的继承指令,确保数字资产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自动转移,降低人工干预风险。而多重签名机制则为资产管理提供安全保障,防止单点失误导致资产损失。伴随着用户对数字资产管理需求日益增长,交易平台和相关服务提供商正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资产传承需求。这包括但不限于私钥托管服务、数字遗嘱制定工具以及与传统法律体系的结合服务。
与此同时,数字资产传承的合规问题也值得关注。各国监管机构正逐步研究如何将加密资产纳入遗产法框架,规范继承流程,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未来,跨国数字资产继承的法律协调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数字金融生态的完善。加密资产的特殊性决定了遗嘱功能及继承方案必须兼具技术性与法律性。用户需要兼顾安全性、隐私保护以及继承的高效执行,避免遗产分配过程复杂化甚至引发纠纷。为此,行业内倡导平台与法律专家、技术团队协同合作,推动全方位解决方案的实现。
总之,币安创始人CZ关于“遗嘱功能”的建议,为数字资产的传承指明了方向,也反映了加密行业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随着各大平台纷纷跟进并开发相关功能,加密用户将逐步拥有更多保障和便利,实现数字财富的顺利传承。从长远来看,这将促进加密行业生态的规范化发展,增强用户的信任感与参与度,推动数字经济进入全新繁荣阶段。面对数字资产波澜壮阔的未来,完善的遗嘱机制无疑成为保障财富安全传承的重要基石,值得每一位数字资产持有人认真关注并提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