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放大器”,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球变暖的强烈影响。斯瓦尔巴群岛,作为北极圈内的重要科学研究和自然保护热点,如今正目睹着冬季气温不断攀升的现实。2025年2月,斯瓦尔巴群岛经历了极为罕见的高温与降雨事件,导致大范围积雪融化,地表出现积水和暂时性的融冰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冬季极寒严酷的自然规律,更昭示着北极冬季气候正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斯瓦尔巴的冬季气温升高速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六到七倍,且冬季升温趋势远超年均升温速度的两倍。这种加速的温度上升导致降水形式由以雪为主逐渐向雨水转变,多年来雨夹雪事件日益频繁,科学预测显示到本世纪末雨水或将成为北极主要的冬季降水形式。
此次2月的气温异常,基于万年气象记录显示,斯瓦尔巴北部的常住定居点——尼尔斯尤兰,二月份的平均气温由历史-15摄氏度骤升至-3.3摄氏度,最高气温甚至飙升至4.7摄氏度,十分罕见。超过一半的2月天数气温高于冰点,帮助积雪融化并促使雨水大量汇入地表。生态系统因此受到深刻影响,例如土壤表层解冻,冻土活动层提前出现,植物生命迹象提前显现。这种冬季异常融化,同时引发了对微生物活动的关注。通常冬季土壤严寒处于休眠状态,温度波动和雨水激活的微生物可能加速有机物分解,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这加剧了温室效应,形成恶性循环,加速北极气候变暖。
此外,融雪形成的厚冰层可能阻碍气体交换,改变土壤氧化还原环境,促进甲烷生成,对于全球气候具有潜在重要影响。对北极野生动物来说,厚冰層限制了冬季觅食,特别是影响驯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威胁其健康和种群稳定。基础设施同样面临严峻考验,因冻土融化导致地基不稳,多座科研站点和居民建筑不得不重新加固,维护成本大幅上升。科学团队在此次冬季实地考察中感受到气候变暖带来的显著影响,传统预计冬季应在零下温度及厚雪覆盖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被迫调整,现场工作难度增加,研究手法需要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冬季变暖事件并非孤立现象,而是近年来日益频繁且强度增强的趋势,反映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系统的剧烈变动。尽管北极冬季生态过程复杂且数据稀缺,长期观测对理解区域气候反馈机制至关重要。
同时,冬季变暖打破季节节律,导致植物提前生长,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及能量循环均面临重新洗牌。积雪作为天然绝热层的减少使得地表温度波动加剧,生物体面临更加严酷的冷热交替。生态动态的变化也将波及河流、湖泊和海洋系统,影响水文循环、冰川融化速率和沉积物输送模式,重塑北极环境格局。人类社会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连锁反应,从灾害风险如雪崩增多,到基础设施脆弱性上升,皆对当地居民和科学考察活动构成威胁。总结来看,斯瓦尔巴冬季气温升高及融雪事件标示出北极气候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传统的寒冷稳定 winter landscape 正被频繁出现的解冻、降雨及冰冻-融化循环所取代。未来,随着气候变迁加剧,这些冬季变暖现象将更加普遍且深远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全球范围内迅速采取减排行动并加强适应性策略尤为紧急。
科学界需持续增强对北极冬季生态和气象过程的研究与监测,深化对冰雪、冻土、碳循环和生物活动相互作用的理解,及时评估变暖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反馈效应。斯瓦尔巴事件是北极变化的重要缩影,也提醒世人气候危机的严峻与迫切,只有全球协作与科学创新方能为这片脆弱而关键的极地生态带来持久保护和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