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曾被视为神话或幻想的概念逐渐走进现实。炼金术,作为历史上人们梦想通过化学变换普通金属为黄金的神秘学问,虽然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被证实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近年来却因融合能源领域的突破而重新焕发出令人好奇的光彩。美国一家名为Marathon Fusion的初创企业,依托政府资金支持,提出了利用结合氘和氚的核融合反应中释放的高能中子,将汞转变为黄金的革命性方法。这个过程被称为“可扩展的炼金术”(Scalable Chrysopoeia),令人耳目一新地将远古的炼金术梦想与现代核物理技术相结合。核融合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候选技术,旨在模仿太阳能量产生机制,将轻元素的氢同位素通过高温高压条件结合,释放出巨大能量。然而,融合过程涉及的燃料氚极度稀缺且易损失,如何高效循环再利用成为业界破解的难题。
Marathon Fusion最初专攻燃料加工技术,尤其是利用金属箔泵装备实现氚的回收,在技术路线上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突破,该公司将目光投向利用冷凝于反应器外壳的中子进行转化反应,称其能够通过中子与汞的相互作用触发汞-198原子核内“(n, 2n)”反应,释放出两个中子并生成汞-197,其随后迅速衰变为黄金。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速中子倍增,促进锂与中子的反应增加氚的生产,还能产生一定量的黄金。科研团队由具备普林斯顿和牛津学府背景的物理专家领衔,结合先进的中子模拟技术,力求使反应设计不仅科学合理,也在经济上具有实际应用潜力。过去,实验室通过质子或粒子加速器实现过少量元素转化黄金的尝试,然而成本高昂且产出微小,毫无商业价值。Marathon Fusion声称其方案产金量可达到过去方法的十倍以上,并能与未来商业化融合电站相结合,形成有竞争力的副产品收入。
技术可行性需要融合能源本身先迈进商业化阶段。如果不到数十年后,融合能开发失败或成本过高,炼金术项目无疑无法实现。即使融合能源成功,反应器设计非常复杂,汞用作中子倍增层是否会导致额外工程难题尚需验证。反应过程中汞的放射性及其原子核的物理反应截面计算准确性,此外技术安全环保问题,同样受到业内和监管层的关注。基于现有市场设想,若融合电站投入运营且产业规模达到数吉瓦以上,炼金术副产品黄金的年产值可达数吨,对全球黄金供应影响虽有限,但足以为融合电站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据实测,5吨黄金的市场估值接近半亿美元,这一收益有望缓解融合发电商业化初期的财务压力。
黄金供给增加或引发黄金价格小幅波动,但不会导致价格暴跌,从而不会彻底改变黄金作为贵金属的地位。炼金术不再是贪婪的神话,而是可能成为未来融合经济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与传说之间的奇妙桥梁。Marathon Fusion利用炼金术的古老词汇“chrysopoeia”,成功吸引了资本市场和公众的目光,激发了行业对融合燃料回收和中子利用技术的浓厚兴趣。除了直接技术和经济收益,该项目还能推动融合反应器设计多样化与复杂工程控制能力的提升,助力整个航空航天与能源领域前沿科技蓬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炼金产出的黄金初期具放射性,需经过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冷却与衰变,才能满足安全与流通标准。对大众而言,拥有真正的“核炼黄金”或许需要更多耐心。
放射性黄金仍可长期保存在银行金库,作为长期投资资产。由此,炼金术产出的黄金也实现了物理学的另一重意涵:不仅可能是财富的象征,还是能源科学探索成果的结晶。展望未来,随着核融合能技术日趋成熟,技术路线逐渐完善,政府对清洁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炼金术通过核融合实现黄金生产的概念,代表了人类对物质转换和能源未来的大胆设想。除经济激励外,炼金术话题在媒体上引发的热议,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核融合研究的关注,提升政策支持力度。无论炼金术最终能否广泛应用,它都提醒我们,科学奇迹悄然发生于底层技术创新和跨学科探索之间。
历史上的炼金术师梦想制造黄金如今更多依赖严谨的核物理研究与工程工艺,这种跨时代的科技传承令人叹为观止。政府资金扶持的融合炼金术项目,正站在能源革命与材料科学的交汇点之上,为人类探索可持续、高效且多元化的能源利用方式打开了新篇章。未来融合能源时代,黄金不再单纯是装饰与财富象征,可能成为技术进步与产业经济的承载体,谱写科技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