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GENIUS稳定币法案,这一立法被视为稳定币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该法案由田纳西州参议员比尔·哈格蒂引入,获得了68票赞成与30票反对的两党支持。GENIUS法案旨在为快速发展的稳定币市场建立规范的监管架构,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促进数字货币的创新与应用。然而,随着全球稳定币发行规模激增,此举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系统性风险隐忧。稳定币作为与法定货币挂钩的数字资产,其价值稳定性和信用基础至关重要。GENIUS法案规定,发行的稳定币必须保持1:1的储备支持,其资产主要由美元和短期美国国债构成。
此举本意在确保稳定币持有者能够随时赎回代币,增强其市场信心,促进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并增加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参议员哈格蒂强调,法案将巩固美元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保护,同时刺激美国财政部债券的需求。然而,这一条款引发了学术界和金融专家的广泛担忧。范德堡大学的耶莎·亚达夫教授以及曾任联邦储备清算部门工作人员的布兰登·马龙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稳定币日益增长的发行量对美国国债市场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稳定币的总发行量已从2019年的约20亿美元激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约230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国债的流通量约为28.6万亿美元。由于稳定币要求1:1储备,意味着大量新资金必须持续购买短期国债,为国债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国债市场过去数年经历了流动性下滑问题。高频自动化交易对手竞争加剧,银行受2008年金融危机后监管加强影响,资金链及资本缓冲要求提高,导致银行参与国债市场的积极性下降。这些因素叠加增大了在稳定币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若大型稳定币发行商遭遇赎回潮,其短期持有的国债难以及时出售,面临流动性断裂,进而引发偿付危机的风险。实际案例中,Circle的USDC在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后,瞬间遭遇了约20亿美元赎回,凸显稳定币市场受金融机构关联风险波及的脆弱性。国债市场历史上也曾爆发流动性危机。2020年3月因新冠疫情爆发引发的市场恐慌中,美国国债交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交易对手缺失导致市场紊乱。
更近期,2025年4月因美国政府政策突变导致关税调整,国债市场再次出现严重流动性紧缩,交易异常活跃且价格失真,投资者交易困难。耶莎·亚达夫和布兰登·马龙指出,稳定币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债市场日益恶化的流动性形成了恶性互动。若监管未能有效协调两者关系,稳定币赎回风险可能扑灭国债买家信心,导致广泛金融震荡,损害美国财政市场的稳定与声誉。持续增长的稳定币对国债的巨大需求还可能挤压传统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海外央行和机构投资者的买盘空间,影响美国政府筹资成本。在政策层面,GENIUS法案优先要求稳定币发行商持有短期国债,这可能促使财政部加大短期债务发行,减少长期债券占比,长期来看或改变美国政府债务结构及预算规划,增加财政风险。专家呼吁,监管层应加强稳定币与国债市场的协调监管机制,确保二级国债市场具备足够做市能力,以容纳稳定币业务可能产生的额外需求。
同时应保持美国信用评级的稳定,防范因流动性危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美国相关监管权力分散于多个联邦机构,包括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局及其他州级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机构,难以有效应对此类跨市场风险。稳定币行业的复杂性和跨州监管差异加剧了监管合力的构建难度。部分专家建议赋予联储或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作为协调者的权限,以确保稳定币发行与国债市场政策同步推进,防止监管真空。政治层面,GENIUS法案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但仍须在众议院通过后方可成为法律。众议院存在另一项稳定币相关法案——STABLE法案,正等待与GENIUS法案的协调。
两法案在监管结构、监管范围及对算法稳定币的处理上存在显著区别。政党间对稳定币监管的意见分歧不仅反映在法案细节,还受到对前总统特朗普涉足加密货币领域的担忧影响。民主党重要成员如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麦克辛·沃特斯以及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对相关法案持批评态度,担心其会助长金融腐败并削弱消费者保护。此外,讨论中还涉及稳定币是否适合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如何平衡创新推动与风险管控等深层次难题。目前,稳定币支付量日益增长,达到数百亿美元级别,推动B2B交易便利性提升,展现其作为数字经济基石的潜力。综合来看,GENIUS稳定币法案体现了美国在数字货币领域赋予创新政策与严格监管的双重诉求。
成功推动该法案的立法进程,有望为业界带来必要的法律确定性,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该法案可能引发的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紧张和系统性风险,也提醒监管者需持续关注跨市场风险传染,构建更为有效的联动监管架构。在未来,稳定币与传统金融领域的融合将不可避免,妥善管理二者互动关系,将直接影响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稳定与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