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货币的兴起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各国纷纷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潜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动作备受关注。2025年,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郑重承诺,将大力扩展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数字人民币(e-CNY)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更要实现跨境支付和国际结算的突破。该承诺标志着中国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反映出中国在全球金融新秩序中寻求更大话语权的战略意图。中国央行建立的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成为其全球布局的核心枢纽,选址上海不仅展现出对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高度肯定,也预示着数字人民币将深度融入全球金融网络,开展多元化国际合作。潘功胜提出,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应朝向“多极化”发展,让多种货币共同支持世界经济。
目前,全球金融仍高度依赖美元和欧元等少数几个主导货币,然而这种单一货币主导的格局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公平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传统跨境支付系统极易被政治化和武器化,用于实施单边制裁,损害全球经济发展和金融秩序。数字人民币旨在为此提供一种更为安全透明、效率更高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机不仅包括提升本国货币的国际影响力,更在于挑战美元长期以来的储备货币地位。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频繁调整关税,引发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受到一定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数字人民币的国际推广被视为中国打造具有主权保障的新型国际支付工具的关键步骤。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在安全性和监管合规性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与去中心化的稳定币相比,CBDC由国家央行发行,具备法律支持和信用背书,可以有效避免匿名性带来的洗钱、逃税等风险,使跨境支付更加规范和透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还符合全球多个国家对数字货币监管日趋严格的大趋势。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积极推进稳定币试点项目,欧洲多个成员国在加速推动数字欧元的立法与试点,而中东地区的阿联酋也预计在2025年底推出数字迪拉姆,展现出全球数字货币竞争与合作的多重态势。以色列数字谢克尔的设计与探索,同样显示了各国央行对CBDC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尽管全球对CBDC的热情依旧强劲,官方货币机构仍需面对诸多挑战,例如合规监管、技术实现、经济环境的波动等因素。
目前已有数据显示,约31%的央行推迟了原定的CBDC项目实施计划,反映出监管与经济两大难题成为了限制CBDC推广的主要瓶颈。然而,中国作为最早启动CBDC研发的国家之一,自2014年起便持续投入资源推动数字人民币发展。依托庞大的国内经济市场和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赢得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政策支持。通过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连接、提升应用场景的多样化,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石。未来,数字人民币不仅能够助力推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通过数字人民币,更多发展中国家可获得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国际支付选择,减少依赖单一储备货币,促进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中国推动数字人民币全球扩展不仅是金融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全球货币体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人民币携带中国经济的强大动能和技术优势,正逐步打破传统国际货币格局,为构建更公平、更开放、更高效的国际金融环境提供新路径。随着政策推动和技术创新同步推进,数字人民币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货币载体,助力世界经济迈入多极化、数字化新时代。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将促进全球经济互联互通,加深各国经济合作,创造更加稳定和平衡的全球金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