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国与柬埔寨因边境争议不断,双方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该争议源自上世纪法国殖民时期绘制的边界线,包括一系列历史遗留的领土纠纷,尤其围绕11世纪的著名寺庙——柏威夏寺展开。尽管国际法院早在上世纪判定其主权归属,但当地边境地带仍时有冲突发生。2025年7月,双方边境再次爆发激烈军事冲突,导致至少12人丧生,多数为平民。双方均对对方发动了炮击、火箭袭击,泰国还动用了无人机实施攻击,令局势迅速紧张升级。冲突发生后,泰国政府立即宣布全面封锁柬埔寨边境口岸,限制人员往来,设立多处撤离中心,累计疏散逾13万人。
受影响最严重的包括泰国乌汶叻他尼、斯里叻差、素林等多个边境省份以及柬埔寨的奥达芒开省。此举意在保障平民安全,但也大幅影响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与民生。泰国代理总理素帕差·韦差雅柴表示,当前冲突可能“升级为战争”,令外界高度警惕。柬埔寨政府则指责泰军使用了禁止的集束炸弹,并谴责泰国在其领土进行“无差别轰炸”,造成人员伤亡及文化遗产受损。集束炸弹因其散布范围广,容易误伤平民而被广泛禁止,自2011年两国曾因类似武器爆发间歇冲突,双方此次纷争中再次引发国际关注。冲突爆发后,泰柬双方均关闭了多家靠近边境的医院,导致数百患者无法及时就医,边境居民生活困苦。
民众在隆重的撤离行动中显得惊恐焦虑,担心家园将遭毁灭性破坏。当地老人和儿童在临时收容所中等待安全保障,未来去向尚未明朗。围绕冲突根源,有分析指出两国执政王朝间的裂痕和领土争议是导火索。柬埔寨总理洪森与泰国现任及前任领导人之间错综复杂的个人关系,加剧了双方对立。此前,泰国前总理塔信·西那瓦与洪森的过往友谊逐渐恶化,在边境争端上反映出明显裂痕,冲突频仍。尤其是今年5月,一名柬埔寨士兵在边境被炸死事件后,双方关系骤然降至最低点。
泰国同时拒绝外界对冲突调解的建议,强调通过双边协商解决问题。但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多国及国际组织敦促立即停火、恢复对话。中国作为区域重要大国,受到双方信任,在此次纠纷中采取“公正和中立”立场,呼吁和平解决。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有望调停此次危机,避免邻国间的进一步动荡。联合国安理会亦宣布将就冲突召开紧急会议,探讨圆满解决方案。不仅如此,澳大利亚、美国、欧盟及东盟等多方均向两国施压,警告继续升级将严重破坏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
许多国家对受影响地区发布旅行警告,建议民众避免前往边界争端区,以免卷入战火。现阶段具体停火协议尚未达成,武装斗争仍处于高风险态势。两国军事力量增强,泰国如采用无人机及战斗机等现代装备,柬埔寨重型火箭发射器加强了火力覆盖。与此同时,民众的战略撤离、生活救助成为当务之急。区域稳定急需外交努力,避免长期冲突对两国经济和人民造成更大伤害。综观泰柬边境最新冲突,历史恩怨与现代地缘政治交织,使得争端复杂难解。
和平解决路径任何一方都需展现极大诚意与弹性,这不仅关乎双边关系,更影响区域国际合作与东盟内部和谐。对于游客和企业而言,冲突升级无疑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和经济障碍,需要密切关注官方公告并准备应变。泰国与柬埔寨边境纷争提醒我们,历史遗留问题若未妥善处置,极易成为新的冲突点。未来如何借助国际框架与多边渠道,推动两国深层次和解,将是关键所在。只有维护地区安全,保障边境和平,才能确保东南亚持续发展繁荣,造福两国及周边数亿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