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快速普及,AI驱动的创作工具在视频内容生产中变得日益普遍。YouTube这一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也受到了大量“AI劣质内容”,即所谓的AI slop的困扰。这类内容通常表现为机械化生成的海量视频,缺乏原创性和深度,导致平台生态环境受损,观众体验下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YouTube于2025年7月宣布将对YouTube合作伙伴计划(YouTube Partner Program,简称YPP)进行政策更新,针对“批量生产”和“重复性”视频内容展开专项治理。YouTube显然意识到,任由海量低质量AI视频泛滥,不仅会影响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更可能破坏创作者生态的可持续发展。YouTube的此次举措实际是对多年内容质量管理政策的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非原创”和“非真实性”内容将无法获利,并将严格限制依赖复制、机械重复制造的内容实现盈利。
虽然官方暂未公开全部政策细节,但明确表达了对于“mass-produced”和“repetitive”视频的零容忍态度,试图通过精准规则界定,遏制因AI技术滥用带来的“垃圾内容”泛滥。近年来,许多频道利用AI生成的配音对图片、片段进行简单拼接,或以机械化AI音乐填充,甚至还有伪造名人肖像和假新闻的AI视频,这些内容以极低成本获得大量浏览量,严重扰乱了正常创作者的竞争环境。YouTube CEO Neal Mohan本人都曾被用于AI深度伪造的视频骗局,足见问题的严重性。YouTube的政策更新不仅仅是一次小修小补,而是对抗“AI Slop”这一新兴现象的系统性应对方式,旨在保障原创者的权益,提升内容的独特性和价值,防止平台成为AI劣质内容的温床。For creators who rely on reaction videos or video clips, YouTube spokesperson Rene Ritchie clarified such types of legitimate content will not be restricted or demonetized unfairly, emphasizing the update focuses on repetitive, mass-produced spam-like videos which viewers generally avoid.这一政策变化体现了YouTube对维护社区质量的坚定态度,平台希望在便利AI技术助力的同时,杜绝内容创作的“偷工减料”,抵制单纯靠技术堆砌数量却无实质价值的内容泛滥。作为全球流量最高的视频平台,YouTube上每天涌入数百万条视频,内容同质化和低质化一旦失控,不仅影响用户留存,也对广告商信心形成打击。
此次更新同时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即YouTube愿意为优质原创内容提供保护,鼓励创意驱动的多样化表达,确保创作者们能获得合理回报。未来,随着AI技术不断演进,如何在赋能创作者的同时避免内容质量滑坡,成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难题。YouTube的新规或将成为业界风向标,督促平台方和创作者们共同抵制“AI slop”泛滥,推动内容生态向高质量与创新迈进。同时,这也提醒内容创作者应增强原创意识,结合AI工具于辅助创作而非机械批量生产,形成更具深度和个性化的作品。对于观众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在YouTube上更少地遭遇无意义的重复视频,获得更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娱乐体验。尽管政策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可以预见,YouTube将借助人工智能检测技术,结合人工审核,精确识别和屏蔽违规视频,确保新规有效落地。
此外,YouTube还有意加大对虚假、误导信息和深度伪造内容的打击力度,防止平台被利用进行不实信息传播或诈骗活动,保护用户利益和平台公信力。总体来看,YouTube此次针对“mass-produced”和“repetitive”视频的打击,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带来机遇与挑战的缩影,也是数字内容管理新阶段的标志。它体现了视频平台对于内容质量的坚持和技术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营造健康、有序和充满创造力的网络视频环境。随着政策的推行,业内创作者、平台以及用户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内容生态的良性循环也将被进一步巩固。未来,YouTube及其他视频平台还需持续紧跟AI技术发展,优化监管机制,促进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的融合创新,真正实现技术驱动下的内容升级和用户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