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创业企业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许多创始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是杰弗里·摩尔提出的“跨越鸿沟”,即企业在快速拓展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必须调整营销和销售策略来打动更为保守的客户群。然而,创业者们往往忽视了这一过程中产品自身应做出的改变。产品不仅需要满足早期采用者的独特需求,还需要顺应更广泛和成熟市场的高标准要求。这个转变往往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和机遇,理解其中的本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探讨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框架是由亚当·马斯特拉尼提出的“强链问题”与“弱链问题”理论。
该理论将问题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帮助创始人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关注的重点。强链问题是指通过在一个维度达到极致卓越便能解决的问题。在创业公司产品开发或新药研发中尤为明显,因为只要一次成功就足以带来巨大价值。强链问题要求企业增加波动性,利用偶发的高绩效来获得突破,这种模式高度依赖机会和创新,偏重于产品的上行潜力。相对而言,弱链问题需要在所有维度上杜绝失败,因为任何环节的不达标都会导致整体崩溃。例如食品安全控制需要确保内部温度严格合规,网络服务则需要稳定的低延迟。
这类问题要求企业降低产品的波动性,确保一致稳定的性能和安全,更多关注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早期创业公司通常面临的正是强链型的问题。它们的用户主要是愿意尝试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这些用户关注的是产品所带来的独特好处,往往愿意容忍产品的不足或风险,因为替代方案有限。创业公司在这个阶段需要激发创新精神,快速试错,不断调整以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而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和市场拓展,用户群体开始转向更加保守和风险敏感的后期采用者。这时目标客户更加关注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合规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弱链”问题。
产品的优先级从强调潜在的增长和突破,转向降低失败的风险,确保产品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可靠运行。许多创业团队未能意识到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例如,企业收入在达到中等规模后出现停滞,产品开发节奏大幅放缓,客户流失率反而增加,皆因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更严苛的市场需求。理解这种内在转变还有助于解释为何一些来自传统大公司的创始人难以在创业初期取得成功。传统企业更习惯于追求稳定和风险管控,难以适应创业探索阶段需要的快速试验和容忍失败。在早期阶段,重点应当放在快速发货和减少产品范围,积极寻找市场反馈,而非过分关注产品的完美性。
对于已进入成熟阶段的公司来说,如何在维护现有产品稳定性与探索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是一场复杂的艺术。现有核心产品必须满足客户对高质量和低风险的要求,而创新产品需要保持高变异性和试错精神,以推动下一波增长。经典的麦肯锡三层次模型能够为这一进程提供指引——将企业资源合理分配于核心业务、成长性业务和未来的探索项目。具体实施中,可选择一部分愿意支付溢价的客户,如大型企业客户,作为新产品的试验田,允许这些项目初期基础设施和可靠性标准较低,一旦验证市场契合度,再逐步进行标准提升。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也需要针对现有产品显著提升质量,尤其是在经历过严重故障或安全事件后,进行“可靠性重置”,强化数据管道和系统安全。近些年来,人工智能产品的兴起为这一理论提供了鲜明的案例。
目前许多大型语言模型依然处于“上行”阶段,虽然在评测中表现优异,但在精细判断、抗干扰能力和应对不确定性上仍显不足,难以迎合成熟商业客户对产品稳定可靠的需求。大多数AI产品停留在吸引眼球的演示阶段,未能完成“跨越鸿沟”进入广泛应用的成熟阶段。少数如Copilot、Cursor、Midjourney等产品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它们在保持创新的同时,做到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赢得了用户的信任。综上所述,创业者和产品经理应当定期反思客户的需求重心,是更看重产品的潜在优势,还是更注重风险和负面影响,从而适时调整产品策略。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动态变化,平衡创新与稳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卓然立足,不断拓展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