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键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高科技、清洁能源以及国防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镍、稀土元素、钴和锂等关键矿产不仅构成先进电子产品的核心原材料,也是推动电动汽车、电池和风能设备制造的基石。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一直试图减少对外国矿产资源的依赖,强化国内生产能力,实现矿产资源的战略自主。然而,最新的政策动向却引发了行业内广泛的担忧。特朗普总统提出的减税和支出法案剔除了原本为鼓励本土关键矿产生产而设立的税收优惠,这不仅影响了美国矿业企业的竞争力,还可能导致国内相关项目受挫。 根据现行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美国政府给予关键矿产开采及加工生产部分的企业一定程度的税收抵免,最高可达10%。
这项政策旨在激励矿业公司扩大本土资源开发,促进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同时提升国内供应链的稳定性。相比之下,特朗普法案中的一项关键变动——取消45X税收抵免,则直接削弱了企业经营的利润空间。矿业企业认为这一举措犹如“雪上加霜”,将使得他们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面对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北京不仅封锁了某些关键矿石的出口,还通过补贴及战略储备牵制全球市场,令美国企业深受影响。 美国矿业企业及业内专家纷纷发出警告,指出如果税收激励被取消,许多关键矿产项目将面临停滞甚至关闭的风险。以美国唯一一家商业镍精炼厂为例,其负责人KaLeigh Long直言,如果没有税收抵免,美国关键矿产生产商恐面临倒闭边缘。这种情况无疑会加剧美国关键矿产对进口的依赖程度,长远来看不利于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独立。
此外,矿业行业的态度也反映了政策两极分化的现实。一方面,特朗普和多数共和党议员推动减少政府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主张精简支出,提升财政预算平衡;另一方面,矿业企业作为传统上较为保守的群体,在当前的地缘政治和供应链环境下开始呼吁政府给予更多的助力和保护。在绿色能源崛起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压力下,美国矿业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攸关的抉择。 在全球视角下,矿产资源的争夺本质上已成为科技与安全的博弈。中国对稀土和其它关键矿产的供应控制使其成为战略强国的象征。过去几年中,中国长期通过限制出口和倾销廉价矿产材料,打击了全球竞争对手的生产能力,美国矿产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努力寻求突破。
然而,特朗普法案的通过可能使这些努力功亏一篑,降低美国本土关键矿产产业的复苏速度和发展潜力。 参议院目前仍在审议版本方案,未来如何平衡财政节约与产业扶持成为焦点。国会预算办公室尚未给出取消相关税收抵免后可能节省的具体数字,市场对此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众多矿业公司正在积极向立法者游说,强调维护税收抵免对于保障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及维系美国全球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政策制定者必须权衡短期财政压力与长远国家安全利益之间的关系。 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美国关键矿产行业或将被迫转向更多地依赖海外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其他矿产富集国家的进口。
这将增加供应链的脆弱性,甚至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导致关键材料供给中断。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绿色能源和高科技企业也可能因关键原料短缺而受挫,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看,特朗普提出的减税法案若获通过,将对美国关键矿产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削弱了行业本身的发展势头,还加剧了中美在矿产资源领域的竞争态势。未来,美国必须在财政预算和战略资源安全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同时强化政策支持和产业创新,才能确保在全球关键矿产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如此,美国才能在实现能源转型与国家安全的两重目标中取得积极进展,保障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