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行业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和普及,数字资产的持有者数量快速增加。然而,伴随这种增长,针对加密投资者尤其是知名投资者和企业高管的暴力犯罪案件也日益增多,尤其是所谓的“扳手攻击”(wrench attacks)引起了业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扳手攻击指的是犯罪分子使用暴力胁迫持币者交出私钥或访问权限的物理抢劫行为,因其直接威胁到投资者的人身安全及资产安全,成为近年来影响加密生态的重要安全隐患之一。传统加密理念“私钥即资产控制权”的价值如今受到严峻挑战,正是由于扳手攻击的高风险,投资者对于完全自我托管的信心产生动摇,转而倾向于选择中心化的托管服务以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扳手攻击并非新鲜事物,自比特币诞生以来相关案例屡见不鲜。比特币钱包提供商Casa的首席技术官Jameson Lopp长期维护的公开数据库记录了自2014年以来的数百起此类攻击事件。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逐渐进入主流,这些案件更加公开且呈现技术化、系统化趋势。2025年初,硬件钱包厂商Ledger创始人David Balland及其妻子遭绑架案震惊业界,其背后暴力劫持的属性凸显了资产安全的另一层风险。几个月后,某交易所创始人的女儿在巴黎街头险些被绑架的事件再次警示人们加密世界中暴力抢劫逐渐成为现实威胁。扳手攻击的频发直接推动了中心化托管需求的快速提升。以HashKey为代表的机构表示,来自高净值客户和家族办公室的资产托管申请数量显著上升。越来越多财富客户不再满足仅靠冷钱包离线存储的传统做法,而是希望依托受监管的专业机构获得防护。
冷钱包的优势在于掌握私钥的独立性和隔离网络的安全性,但其隐患在于私钥成为唯一且极具吸引力的攻击目标。任何持有私钥的个体都面临极高的被胁迫风险。Safeheron等多方计算(MPC)托管技术供应商提出通过技术手段分散私钥的控制权和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单点失效的问题。MPC技术允许资产控制权分布在多个参与方之间,资金转移需要多方联合签署,提高了攻击难度和成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自我托管表现出加密资产的本质自由和控制权,但现实威胁让投资者心生顾虑,纷纷求助于能够提升安全保障的中心化和半中心化解决方案,以减少暴力抢劫和盗窃事件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心化托管并非万能。
主流平台如Coinbase和Bybit同样遭受过内部员工违规及网络钓鱼攻击,投资者在押宝中心化机构时仍需面对公司治理安全风险。中心化机构需借助时锁、多重审批等机制提高非法取款门槛以提升抵御能力。同时,随着监管环境逐渐明晰和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诚信度和安全标准获得提升,有助于降低暴力抢劫事件发生的概率。法国内政部长布鲁诺·雷塔洛(Bruno Retailleau)与加密行业代表会晤,意图加强政策监管,提高狠械攻击的执法难度。监管加速也助推更多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加密托管领域,补齐安全和合规短板,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资产保护。实际上,投资者对资产持有的看法和策略正在悄然转变。
根据埃森哲2024年的报告,随着加密资产纳入更多大众投资组合,投资者关注资产安全的方式日趋多元。监管披露和技术创新共同促进了托管服务的发展。除技术手段外,部分加密高净值客户开始依赖个人安保力量,聘请私人保安和安保团队以保障个人及家庭安全。总的来说,扳手攻击作为加密行业安全问题的重要表现,推动了投资者从传统自我托管转向受监管的中心化托管。中心化托管不仅在提升资产安全上发挥关键作用,也在降低投资者遭受暴力胁迫风险方面提供了更成熟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不断演进,融合多方计算等创新方案的分布式托管或将成为未来趋势,调和了加密理念的去中心化精神与现实安全需求。
未来,随着监管逐步完善,执法力度加强和安全技术保障手段升级,加密资产持有环境有望更加安全和稳健。投资者的安全意识提升也促进了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的形成,推动整个加密生态朝着更加成熟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化托管将继续发挥纽带作用,连接技术创新、监管政策和投资者安全需求,成为抵御暴力袭击、保障数字财富安全的重要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