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3年,喜剧巨星杰瑞·刘易斯(Jerry Lewis)执导并主演的争议电影《小丑哭泣之日》(The Day the Clown Cried)终于在瑞典被发现,并引起影视界的广泛关注。该片自1972年拍摄完成后从未公开放映,乃至被业界视为“失落经典”,一直被看作是杰瑞·刘易斯职业生涯中一段难以触碰的禁忌。影片背景设定在纳粹集中营,由一位德国马戏团小丑的视角讲述一个极为敏感的题材,这也是该片从未正式亮相的主因之一。令人惊讶的是,该电影的完整拷贝竟被一位瑞典演员汉斯·克里斯平(Hans Crispin)私自盗走并收藏,直到最近才首次对外解密。汉斯是瑞典80年代广受欢迎的电视系列剧《安格内与斯沃洛》(Angne & Svullo)的主演,他透露自己于1980年从电影制作公司欧洲影业(Europafilm)档案中盗取了完整版的拷贝,并保存至今。他形容自己曾多次在自家公寓向少量客人秘密放映该片,直到近日才决定公之于众。
汉斯坦言,他复制拷贝时没有开头六分钟的巴黎片段,后来在1990年,这段缺失序列竟匿名寄送给他,令人对幕后故事充满好奇。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被囚禁在纳粹集中营里因嘲笑希特勒而遭监禁的小丑,随后被命令引诱其他孩童走向死亡的故事。作为主创,杰瑞·刘易斯不仅执导此片,还亲自饰演主角赫尔穆特·多尔克(Helmut Doork),可见他对该项目的投入和热忱。虽然影片在拍摄完成后遭遇版权纠纷与制作方财务争议,导致其一直未获上映,刘易斯本人亦对此片褒贬不一,但他在1982年自传中曾明言“该片必须被上映”,显示对作品在艺术和历史层面的认可与坚持。过去曾有一段时间,外界对影片是否完整存在充满质疑。2015年,杰瑞·刘易斯向美国国会图书馆捐赠了五小时的拍摄片段,并规定直到2024年6月才允许公开。
但这些资料经过专业人士观看后被认定为是不完整的散片,并非一部完整影片,进一步激发公众对完整版本存在与否的猜测。瑞典演员汉斯的曝光似乎打破这一迷局,也为电影保存与修复提供了可能。他表示,愿意将影片交给善意的电影制片人进行数字修复,并计划让新一代影迷或电影研究者观赏和研究这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影片自掀话题后,电影行业内外的反响复杂。著名演员、配音艺术家哈里·希拉尔(Harry Shearer)观看后评价该片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同时指出其悲剧与喜剧之间的矛盾闪现,形成一种独特的错位美学。相较于刘易斯晚年时公开的否定说辞,这些评论显示出人们对该片的态度依然矛盾却富有兴趣。
从历史文献与影视保存的角度来看,《小丑哭泣之日》属于许多“失落电影”中的特殊典型。电影史上不乏因各种原因导致作品被遗忘或封存的例子,如伊朗导演穆罕默德·礼萨·阿斯拉尼(Mohammad Reza Aslani)1976年拍摄但长期失传的《风之棋局》,直到近年才得以修复重获关注;1928年十字军圣女贞德题材的无声电影《贞德的受难》也曾一度下落不明;而1927年洛杉矶发生的豪华电影公司火灾,更是摧毁了包括《伦敦午夜》(London After Midnight)在内的经典影片原版胶片。当前,随着数字修复技术的进步及电影资料数字化保存理念的普及,曾经“失落”的电影正渐渐走回大众视野,成为文化研究和电影爱好者探索的宝藏。杰瑞·刘易斯的这部作品因其独特题材和复杂背景,更是集中营题材电影中的另类存在,将喜剧与极为严肃的历史话题结合,引发对艺术表达界限与历史记忆的深层思考。电影中小丑角色的复杂心理、伦理困境与纳粹暴行的映射,使其成为研究纳粹记忆、文化创伤与艺术表现的案例之一。瑞典演员的勇敢公开,对于打开这段电影史上的神秘禁区具有重要意义,也或将激励更多珍稀电影藏品的发现与保护。
尽管《小丑哭泣之日》未来公开呈现形式尚未最终确定,但这一事件本身已经成为电影文化史上的一大新闻,让全球影迷对杰瑞·刘易斯的艺术遗产有了全新认识。影片的发现不仅是影史的重大补充,也是对历史记忆的特殊揭示,提醒世人勿忘大屠杀的惨痛教训,同时呼吁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在保存与传承中的责任。随着技术日益成熟,该片的数字修复与学术研究工作可望展开,让后世得以全面审视这部融合喜剧与悲剧的标志性电影。综上所述,《小丑哭泣之日》的发现是电影史上罕见的奇迹,是对失落文化遗产的一次重大发掘。它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杰瑞·刘易斯多面艺术形象的认知,也激发了关于艺术自由、历史真相和道德反思的广泛讨论。瑞典演员汉斯·克里斯平的坦白以及他即将推动的影片发布计划,或将为未来的电影修复与历史研究开辟新篇章,造福电影界与文化保护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