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愈发严重,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荷兰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25年6月公布了新的指导意见,建议家长禁止15岁以下的儿童注册或使用如Instagram和TikTok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荷兰社会对于青少年数字健康的高度重视,更是全球范围内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成长环境所做出的积极回应。 荷兰副健康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对此表示,虽然完全禁止14岁以下儿童使用手机的想法因执法难度而不被采纳,但政府强烈建议家长延迟让孩子接触社交媒体的年龄,并尽量避免在小学后期(约11-12岁)之前购买智能手机。他强调,这项建议并非强制性规定,而是为了让家长和社会各界了解数字工具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实际生活中,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显著。
瑞典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指出,社交媒体的设计初衷便是激发用户的持续关注和互动,这种“上瘾”机制可以对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大脑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注意力分散、焦虑情绪上升,甚至引起抑郁症状。荷兰的调研显示,尽管有88%的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但有高达69%的青少年呼吁限制其使用,因为他们自身感受到沉迷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 与此同时,荷兰社会各界也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充满担忧。儿童权利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荷兰分会(Unicef Nederland)呼吁政府出台更加明确和具体的防护措施,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欺凌、隐私泄露和信息过载等风险。该组织认为,结合父母、学校和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在学校层面,荷兰已有多地中小学实行白天禁止使用手机的规定,尤其是小学从2024年起就开始执行类似禁令。
教师们普遍反映,禁用手机后,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秩序得到改善,同学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和真诚。这些积极的变化为扩大相关政策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让政府有信心通过发布更全面的指导方针,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手机使用的界限。 此外,荷兰政治方面,众议院多数议员也表达了对推行手机使用限制的支持。荷兰自由民主党(D66)议员汉内克·范德韦尔夫提出,尽管不具法律强制力,推行明确的手机和社交媒体使用指导原则可以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奠定基础,让各方知晓权利与义务,避免争议和误解。这体现了荷兰政治体系在平衡自由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智慧和包容。 国际层面上,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各国纷纷开始重视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规范。
荷兰的举措无疑为欧洲乃至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许多研究表明,延缓未成年人接触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时间,有助于减少网络沉迷、改善睡眠质量和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荷兰的政策建议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及相关国际机构对青少年数字健康的倡导精神。 然而,禁止和限制并非万能药。专家提醒,除了年龄限制,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数字素养,提高他们辨别虚假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合理安排使用时间的能力。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承担起这一教育责任,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一个数字时代的前沿国家,荷兰通过这次政策出台,展现了其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责任的深度思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未成年人的数字产品管理和教育将更加趋向细致化和科学化。这不仅有助于护卫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为全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数字生态环境。 总的来看,荷兰政府建议家长禁止15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举措,是对网络环境及青少年成长需求的积极回应。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配合将成为关键。唯有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社交媒体风险的困扰,助力他们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