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已经超过四十年,我们经历了各种网络技术的兴衰、产业的更替以及用户群体的变化。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互联网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媒介,但与此同时,也留下一道无法忽视的裂痕。这道裂痕源自于互联网从最初纯粹的探索和自由,转变为被商业化、广告侵袭以及针对个人隐私的不断威胁所包围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The Promised LAN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种精神回归,一场现代互联网用户对美好网络空间的执着追求。 The Promised LAN的创始人之一保罗·塔利亚蒙特(Paul Tagliamonte)回忆了自己对互联网过去的怀念。
早期的互联网氛围充满了探索欲和试验精神,人们可以轻松搭建网站,与朋友分享项目或者游戏服务器,而不必担心安全及成本问题。如今,这种自由几乎被企业与广告驱动的网络生态所取代,使得个人创作者与爱好者难以重现昔日的乐趣。 此外,传统的局域网(LAN)派对文化也逐渐消失。曾几何时,朋友们拉着装备聚集在某个地方,通宵畅玩游戏,甚至在深夜协同开发软件,这不仅是技术交流,更是一种社交体验。大学校园内部更是一个天然的局域网环境,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搭建服务器,实现各种互动。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安全考量,校园网络也趋于封闭,这种独特的社交体验变得稀缺。
在2021年12月,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决定连接他们的家庭网络,共同构建一个24小时不停歇的局域网——The Promised LAN。他们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的社交圈内,重现昔日互联网的开放与自由,让成员可以自由搭建游戏服务器,运行实验性项目,不再担心外界不信任的网络流量或恶意攻击。 The Promised LAN的结构非常严谨。整个网络由十九位朋友运营,分布在二十五个网络段内,这些网络段通过三个主干节点相连。主干节点运营团队被称为“局域网管理局”,负责制定技术规范,确保网络稳定、安全、可维护。这种管理方式强调简单、确定性和易调试,避免复杂和过度设计。
这种自主网络的核心在于信任。加入The Promised LAN的门槛极高,需要与现有成员至少有十年的友谊积淀,且未来十年仍有持续深交的规划。新成员的加入还需要经过所有核心成员的共同认可,确保社交纽带稳固。这样的制度维护了网络的纯净和安全,减少恶意行为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The Promised LAN并非追求技术上的安全边界,而是以社交关系作为网络边界。 The Promised LAN中,网络成员之间互相信任,认可彼此的自由探索和“善意的黑客”行为,也即鼓励成员对系统进行创新和改造。
过度的访问控制反被视为社交关系不和谐的信号。如此搭建的网络不仅技术上畅通无阻,更在成员间营造出一种归属感和社区认同。 网络氛围生动有趣。近半数成员配备热敏收据打印机,用以打印幽默短语或“网络玩笑”,让社交互动更加轻松活跃。此外,成员们搭建了三节点的IRC聊天网络,展示了多种异国硬件设备以及无线电装置,还实施了局域网内部邮件存储和基于SIP协议的“红色电话”通信网络。这些丰富的应用体验带来了远超传统局域网的乐趣。
The Promised LAN明确表示,它并非意图取代全球互联网,更不会追求大众化和规模化。这是一个小而美的自我封闭社交实验,致力于恢复式体验、维护情感纽带和技术乐趣。任何试图大规模扩展都会带来复杂且不可控的社交和技术问题。因此,网络成员的选择严格且有限,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其社交圈内享受纯粹的乐趣和信任。 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首先,互联网的未来不一定是无边界大规模的开放网络,还可以是信任驱动的、以社交关系为纽带的个性化小众网络。
其次,技术创新应服务于人类的社交需求而非单纯商业利润,只有当网络建立在真正的理解和认可基础上,才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归属感。 最后,The Promised LAN还发出了一种建设性的号召: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局域网,连接信任的伙伴,一起打造一个安全、自由且有趣的数字社区。无论你使用何种软件,只要你懂得维护和运营,就可以开始这个过程。循序渐进地搭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网络空间重新成为一个非盈利、非商业、以人为本的共创平台。 总体来看,The Promised LAN不仅是一个技术实验,更是对互联网文化的反思和回归。它提醒我们技术应为人服务,而非奴役人类。
它鼓励我们从社交出发,重新定义网络空间的价值。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或许正是这种“小而可信”的网络让我们找回了丢失已久的数字归属感。随着更多人开始尝试类似的局域网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数字生活会更加丰富和多元,也许这正是互联网的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