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网络生态中出现了大量依靠AI自动生成内容的新闻网站。据法国知名调查记者让-马克·马纳克透露,仅在法国市场,就有超过4000个假AI新闻网站存在,这些网站通过操纵谷歌的搜索和推荐算法获取流量,从而实现盈利。这一现象不仅严重侵蚀了真实新闻媒体的广告收入,也对用户获取准确、可信的信息形成威胁。 假AI新闻网站大多采用自动生成的文章,这些内容有的直接抄袭其他门户的报道,有的则完全由AI“编造”,内容虚假且缺乏事实依据。运营这些网站的人群主要是精通搜索引擎优化(SEO)的专家,他们利用技术手段制造虚假的“反向链接”以提升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或通过谷歌Discover推荐机制获取用户流量,进而通过网站上的广告获得收入。 让-马克·马纳克起初是在2024年初偶然发现这批假新闻网站,最初只有70个左右,到年底便发展到250多个。
经过进一步调查,他与法国《解放报》的记者合作,发现数量已突破4000个,且至少有100个针对英语市场。这种爆发式增长表明,这类站点蓄意扩张,利用谷歌推荐系统的漏洞逐步向全球市场渗透。 这些假网站利用谷歌Discover的算法缺陷诱导流量。谷歌Discover会根据用户兴趣推荐相关文章,但该算法未能有效识别大量AI生成的低质内容,导致部分虚假消息被广泛推送。马纳克举例指出,Discover推荐过一些荒诞新闻,例如法国货币将在2025年10月停止流通、祖父母将无法向孙辈转账、甚至政府会冻结储蓄账户以资助乌克兰战争等虚假言论。 此外,这些网站的标题通常极具“点击诱饵”特征,利用恐惧、悬疑和极端观点吸引用户点击。
AI生成的配图亦多为人工智能合成的“幻觉”艺术作品,缺乏真实性。部分恶意运营者甚至主动发布严重误导性的新闻,借此引发社会关注,以获取更多流量和广告收益。 这种虚假新闻的溢出效应也很显著。一些伪造的消息,被部分人类记者或内容创作者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影响。例如虚假的车辆年检政策报道,曾被多家资讯平台转载,增加了公众误解的风险。 这背后催生假新闻产业链,一些创业者通过在线教程教授如何“破解谷歌Discover”,教人利用生成式AI制作新闻内容并操作SEO技巧获利,加速了市场的迅猛膨胀。
法国市场的过度饱和促使一些站长将目光投向其他语言市场,英语假新闻网站数量亦呈爆炸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假新闻网站原系正规新闻媒体所创建,曾拥有专业记者团队,但随着运营成本和市场压力增加,选择放弃原创内容,转而由AI代写新闻,却未告知受众。这种做法不仅违背新闻伦理,更破坏了用户对媒体的信任。 据信,这些网站背后已形成规模不小的企业集团,法国方面马纳克已识别出大约120家相关公司和编辑群体,其中包括拥有新闻培训背景的知名人士。假冒作者身份、无LinkedIn资料的“虚构人物”,缺乏摄影版权标注的图片,成为识别假新闻网站的重要线索。 面对这场信息生态的“战争”,让-马克·马纳克强调了打击假AI新闻内容的重要性。
他呼吁全球各地的记者、事实核查机构及技术专家联手,通过监测、披露及验证,揭露数据污染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泛滥。他也开发了浏览器插件,用于检测和标记网站是否含有大量生成式AI内容,帮助用户辨识真假。 真实新闻工作者则需创新报道方式,增强作品影响力与信任度,清晰区分自己与AI生成内容的差异,让公众明白所阅读内容的真实性。监管层面上,则应强化法律法规,推动生成AI内容的透明度标注,惩罚隐瞒及造假行为,保护新闻版权与公众知情权。 对于谷歌而言,其官方声明称拥有严密的反垃圾信息政策,致力于抵制大规模生成的低质内容,并标榜其搜索结果99%无垃圾内容。不过,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随着AI生成内容爆炸增长,算法调整和监管压力将更加严峻。
谷歌Discover作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尤其在英国市场成为新闻网站流量的主要来源,其内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及媒体经济生态。假新闻网站利用Discover漏洞牟利,暴露出推荐算法在应对人工智能内容挑战上的不足,也提醒业界必须深入审视自动内容推荐的风险。 展望未来,生成式AI技术不仅推动新闻自动化,同时带来伦理和政策层面的严峻挑战。如何合理监管AI新闻生产、打造可信内容生态、维护新闻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将成为媒体界和监管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假AI新闻网站利用谷歌算法漏洞大量制造和传播虚假内容,扰乱信息传播秩序,侵蚀真实新闻媒体利益,严重影响公众获取准确信息的权利。打击这一趋势需要记者、技术专家、平台方及监管者多方协作,促进透明与责任共治,保障数字时代新闻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