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印度航空编号AI-171的波音787-8梦想飞机在印度阿默达巴德的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发生了惨痛的坠毁事故。飞机在起飞时突然失去高度,未能顺利爬升,最终冲出跑道,撞上了附近的BJ医学院建筑,造成机上241人死亡,仅有一名乘客幸存。这起事故成为近年来印度乃至全球航空领域的重要悲剧之一,也引发了有关飞机技术和航空安全的诸多讨论与调查。事故发生的当天,飞机从跑道23起飞,载有230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目的地是英国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起飞时间为当地时间13点38分左右,数秒间飞机未能如预期那样迅速获得拉升高度,而机组在极短时间内发出“无推力,无法上升”的紧急求救信号。控制塔随后无法接收到有效回应,飞机很快失去高度,撞击在机场外围建筑上,机身残骸散落近200米范围。
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展开救援,但机上绝大多数人员当场遇难,地面也有19人伤亡。事故引发的初步调查排除了鸟击和载重问题的可能性,飞行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也被认为极低,尤其是考虑到两台发动机几乎同时失效的罕见情况。印度民航总局(DGCA)与权威安全调查机构印度飞机事故调查局(AAIB)紧密合作,联合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和英国飞机事故调查局(AAIB UK)一同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工作。飞机的维护记录显示,波音787-8机体在2023年接受过重大维修检查,下一次例行检查原定于2025年12月。右侧发动机在2025年3月完成机检和大修,左侧发动机2025年4月检查正常。事故起飞前,飞机无异常警告,状态良好。
起飞时使用了约3505米的长跑道,且飞机进行了回转以利用全长跑道起飞,这进一步证明操控上的问题可能性较小。据调查显示,飞机在起飞时达到关键速度点后,两个发动机的燃油切断开关瞬间处于关闭状态,导致两台发动机推力迅速下降。机组成员在驾驶舱录音中互相询问谁触发了燃油切断开关,却无人承认控制。此事成为调查的核心焦点,后来技术分析指出,燃油控制系统软硬件存在潜在故障,特别是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EC)中的MN4微处理器存在焊球断裂的问题,这可能因热应力及长时间运行导致微处理器内部焊点脱落,从而产生瞬间失控,发动机燃油供应被错误切断。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通用电气(GE)早在2020-2021年即发布了针对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MN4微处理器问题的服务通报,建议更换该部件以防止类似失控事件,但印度航空未能及时实施该项升级措施。印度民航局据此,随后下令所有使用波音787及部分波音737机型的航空公司进行燃油切断开关锁定机构的检查,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事故发生时,飞机自动部署了辅助动力装置(APU)并拔出了动能风扇(RAT)以维持基本液压和电力,但由于双发动机推力切断,飞机没有足够动力维持爬升,最终在离跑道不足一海里的范围内坠毁。事故发生后,现场火势猛烈,造成了额外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警方和救援人员证实,地面上有1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BJ医学院的部分学生和工作人员遇难或受伤。事故幸存者是一位座位11A的乘客,他描述起飞后空中灯光闪烁,飞机似乎“停滞不前”,随后猛烈撞击建筑。幸存者弹跳脱险,送医后脱离生命危险。
机组飞行经验方面,机长60岁,累计飞行时长约8200小时,担任线训练机长且即将退休,副驾驶飞行时长约1100小时。飞行员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均被排除为事故主因的可能。调查过程中,事故黑匣子(包括飞行数据记录仪和驾驶舱语音记录仪)在事发数日内陆续找回,虽有火灾损毁但数据成功读取。详细数据分析揭示了发动机燃油切断的时间点和持续时长,证实机械或电子系统异常而非人为误操作。印度AAIB已委托国际专家共同参与深入调查,预计最终报告将详述事故根因和防范建议。事故也暴露出航空公司在遵循国际航空管理局服务公告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执行安全升级和部件更换等关键维护工作中存在漏洞。
印度政府迅速组织对所有波音787机型进行安全检查,这不但事关国内航空安全,也为全球航空业敲响预警。这次惨烈的事故对航空技术发展有重要启示。首先是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乃至软件硬件接口的可靠性需被持续关注。先进飞机系统的复杂性加大了单点故障引发严重后果的风险,维护和升级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其次,在机组培训和应急响应策略中,应增加系统故障的应对训练以提高危机处理中迅速识别和求援的效率。最后,监管机构和航空公司之间应强化沟通和执行力度,确保安全通告及时落实,最大限度保障乘客和地面人员安全。
阿默达巴德航空事故也加剧了公众对航空安全的关注,媒体和航空安全专家纷纷呼吁业界正视技术升级滞后和安全管理缺陷带来的风险。政府层面则推动政策完善和安全文化建设,将此次事件作为深化改革的契机。综上所述,2025年印度航空波音787失速坠毁事故是一起复杂的系统故障和安全管理不足导致的悲剧。事故调查还在持续,全球各方均密切关注最终的调查结论和改善措施。希望通过这场惨痛的事故,行业能够对安全隐患保持高度警觉,进而大幅提升航空运营的安全水平,为乘客和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航空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