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在应对校园内加沙地区抗议活动方面采取了极具争议的措施。媒体曝光显示,校方出资雇佣了私营的秘密调查人员,针对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群体进行全面的监视与跟踪,这一消息迅速在学术界与公众中引发轩然大波。这些调查人员不仅在校园内秘密跟随抗议者,还多次在校外公共场所对学生进行录音录像,甚至进行了言语威胁和暴力威胁,令学生感到极度不安和恐慌。密歇根大学的这一监控行动,暴露出校园自由权利与学校安全管理之间的严重矛盾,同时也引发了对学生表达自由和校园自治权利的深入讨论。监控行动细节令人震惊。多名学生透露,他们被秘密调查人员全天候尾随,甚至深入学生餐厅、咖啡厅,悄无声息地窃听学生的私人对话。
调查人员不仅使用隐藏摄像设备,还通过假装行殘疾或装扮成普通路人来掩饰身份,令学生难以分辨真伪。更有视频证据显示,当被曝光时,一名调查人员假装手脚不便,试图通过制造同情来脱离质疑,而随后又无端指控学生意图抢劫自己,这一系列荒诞行为暴露了监控背后的策略剧烈抖动。这些秘密调查人员隶属于底特律的私营安全公司City Shield,而该公司所隶属的Ameri-Shield在2023年6月至2024年9月之间,已从密歇根大学获得至少80万美元的支付。公开的大学财务记录也揭示出校园安全总开支超过三百万美元,用于应对学生示威活动。这些资金除了用于秘密调查人员,还包括聘请外部顾问以发起内部纪律处分。而大学管理层在监控行为曝光后选择保持沉默,未明确否认监视行为,而是声称安全措施仅针对维护校园安全,未针对任何特定信仰或群体。
调查发现,监控背后的动机不仅是校园安全,更带有明显的威慑意图,旨在压制学生的抗议声音。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组织,如Students Allied for Freedom and Equality(SAFE)多次表示,监控行为使他们感到极度紧张,经常感觉被盯梢而“如临大敌”。抗议活动和言论自由在大学校园一向受到保护,但密歇根大学的做法却被批评为对学生表达权利的严重侵犯。学生们的遭遇引发了广泛的自由表达保护者的关注。基金会与个人权利教育(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and Expression)校园权利倡导者指出,秘密监控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恐惧,还造成了“寒蝉效应”,使学生不敢公开表达对巴勒斯坦的支持或相关的政治观点,这与大学自由讨论的初衷背道而驰。并且,校方将调查结果作为警方指控和校内纪律处罚的重要证据,使得学生面临法律及学术双重压力。
上述监控和辩论的背景是,近年来因加沙冲突等国际热点事件,全球校园中的亲巴勒斯坦运动愈发活跃,密歇根大学的学生组织大规模举行抗议游行,展开呼吁大学撤资以抗议以色列的相关投资,并在校园内设立临时营地以示支持。面对学生持续的抗议活动,大学采取了包括招募密歇根民主党州总检察长达纳·内塞尔(Dana Nessel)处理学生相关刑事案件的罕见举措,这打破了通常地方检察官处理校园事件的惯例。此举也反映了校方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异常紧密联系。甚至更令人关注的是,内塞尔与密歇根大学董事会成员之间存在着个人及政治财务上的交织关系,这使得大学安全策略和执法行动更显复杂,难以从公正的立场进行评估。校园内的暴力和骚乱风险被大学管理层多次强调,作为加强监控的理由。然而学生们质疑,庞大的财政投入和秘密监控带来的威慑效果,远远超出了合理安全防范的范畴。
多名受害学生描述了被秘密调查人员咒骂、恐吓,甚至在校园停车场遭遇车祸威胁,都反映了监控行动背后的激进行为。此外,调查显示,除了校园警察,大学还大量依赖外包安全公司,避免正式的校园执法干预而使监视行动更难受到公开监督。由于监控所引发的法律诉讼,警方和大学内部电邮通信被披露,证实,秘密调查人员与警方有直接的信息共享,包括定期在聊天群中交换被监视学生的视频和实时动态。这种“校警联动”的合作更加深学生对监控过度的担忧。专家指出,若高校利用私营调查机构秘密监控学生运动,并将信息用于法律追责和纪律处分,不仅严重威胁学术自由,也可能导致校园内信任体系瓦解,师生关系紧张。对高校来说,维护校园安全的同时,必须尊重学生权利和表达自由,以营造一个开放、公平的学术环境。
密歇根大学的案例为全球高校敲响了警钟,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何平衡安全保障与政治表达,尤其是在涉及国际冲突话题愈演愈烈的时代,这种冲突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学生、教职工和社会各界呼吁高校应更加透明和负责,停止使用秘密监视手段,推动对话与和平共处,而非通过秘密跟踪和激进行为来压制异见声音。未来,密歇根大学的处理方式及其引发的法律与伦理反思,将可能成为高校管理安全与维护权利之间权衡的标杆案例。面对越来越多学生和公众的质疑,大学是否能重新审视自身的安全政策,强化对学生基本权利的保护,令人期待。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校园中学生政治表达权利的支持,也在持续发酵,推动高校运动进入更加民主、公正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