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业公司MARA Holdings近期宣布通过发行零息可转换高级债券筹集了8.5亿美元,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其庞大的比特币国库,现有持仓约为44,893枚BTC。总部位于迈阿密的MARA,这次融资预计将通过额外提供1.5亿美元的可选择增发权,将总募资额推高至10亿美元。此举反映了MARA应对当前行业深刻变化及减半后收益压力的积极策略。作为比特币矿业领域的领导者,MARA多年来始终坚持通过自营挖矿与市场采购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其比特币持仓。此次筹资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收购更多比特币,部分资金也将用于回购现有2026年到期的1.00%可转换高级债券,剩余资金则用于支付套期保值交易成本及公司运营。该债券结构不设常规利息支付,债券持有人可于2032年债券到期时选择现金、公司普通股或两者组合的转换权。
比特币行业在2024年4月迎来关键的减半事件,矿工的挖矿奖励减半,立即对企业盈利能力带来显著压力。同时,全球能源及设备成本的上升也进一步压缩了矿业公司的利润空间。MARA在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尽管收入增长30%达到2.14亿美元,但仍录得5.33亿美元的净亏损。公司首席执行官Fred Thiel提出,矿业与战略比特币采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赋予了企业更大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化优势,特别是在市场调整期间能够低价吸纳更多比特币,增强资产负债表韧性。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及矿机更新换代的资本开支高企,不少矿业巨头纷纷调整策略。以Core Scientific为例,因应市场变化已着手出售加密资产;HIVE Digital则探索通过设置AI数据中心补充矿业收入。
相比之下,MARA更聚焦于比特币本体资产的积累,希望借此维持其市场领先地位和长期价值增长潜力。融资结构方面,MARA设计了债券转换后潜在的现金赎回机制,赎回窗口自2030年1月中旬起生效,意在给予公司策略灵活性,同时债券持有者享有若股价跌破转换价格的回购保障。公司还将通过上限认购交易减少转换带来的股权稀释风险,此类套期保值措施是传统企业可转债融资中常见的工具,旨在保护既有股东利益。在企业财务策略层面,MARA的重仓比特币策略与当前越来越多企业的数字资产配置形成鲜明对比。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超过273家上市公司持有比特币资产,较去年同期翻番,部分公司如Sequans Communications坚持纯比特币国库战略,持币量达2,317枚,但还有企业更青睐其他加密资产及其衍生收益,比如Bit Digital出售部分BTC转向以太坊质押获取奖励;BIT Mining正筹备数亿美元投资索拉纳生态,Animoca Brands等公司则关注XRP、ADA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代币。此外,市场对于数字资产国库战略是否可持续存在诸多担忧。
链上分析机构Glassnode的James Check指出,比特币国库策略的寿命可能远低于外界预期;投资公司VanEck的Matthew Sigel也批评部分上市矿企采用市价增发方式筹资,股价接近比特币净资产价值时存在稀释风险。值得一提的是,MicroStrategy因被控误导投资者其加密投资盈利前景,目前面临集体诉讼,对数字资产国库策略的长期倡导带来了法律及市场不确定性。总体来看,MARA此次融资和国库扩张反映了比特币矿业在挑战与机遇中的艰难平衡。公司选择加大比特币持有规模,不仅试图应对挖矿利润下降的直接影响,也通过资产端的增厚,提升对市场波动的抵御能力。未来,随着矿业设备技术的发展、能源价格波动以及政策环境变化,MARA及同行厂商将持续调整其财务及运营策略,寻找稳定盈利与增长的新路径。加密货币行业正从单一挖矿业务向综合数字资产管理迈进,MARA的行动为理解矿业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加密资产企业化进程加快,市场也将更加关注他们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和资产配置的多样化,投资者对企业数字资产策略的信心将直接影响未来资本市场的表现和公司估值。因此,MARA此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不仅关乎矿业本身,更对整个行业生态乃至数字货币企业的长期发展格局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