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凭借强大的国家支持金融体系,成功塑造了独特且高效的产业政策工具,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以国家政策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总资产已达到惊人的五万亿美元规模,不仅对国内产业升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成为中国在全球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利器。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愈发重要的角色,其资产规模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5%,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总量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份额,远超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力。 中国政府的战略性金融工程始于2001年,伴随着“走出去”政策的推行,最初由中国发展银行主导,向关键行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和电信行业提供廉价资金支持。以华为为例,凭借中国政策银行信贷支持,迅速占领巴西3G和4G市场的主导地位,一举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国家支持的资金不仅着眼于单一项目融资,而是通过“供应链式”资金注入,助推涉及多个产业的整体生态系统发展,如在阿根廷建设大型水电站项目时,与工程机械、建设设备和配套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这一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资金规模充裕且融资成本低廉,政策银行可长期以“耐心资本”姿态支持产业发展,避免市场短期盈利压力干扰,达到了培养产业竞争力和技术积累的目的。与此同时,政策银行的信贷额度常常超过GDP的178%,远远超过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其金融支持的广度和深度对竞争策略意义重大。 相比之下,巴西和印度等国家虽然采取了类似的国家融资策略,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更关注于支持特定企业而非整行业布局。印度的出口信贷比重逐渐下降,转而加强对企业的海外并购和投资支持,借助金融杠杆快速切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印度最大的示范案例是塔塔集团收购英国的泰特利茶叶公司,凭借印度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支持,一举打入英国茶叶市场,迅速占据近三成份额。此外,印度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显著上升,反映金融手段助推科技升级和全球价值链渗透的成效。
巴西的国家发展银行(BNDES)则经历了从大规模基建贷款到小规模股权投资的转变。受到政商勾连丑闻影响后,BNDES逐渐降低直接贷款比重,转为通过参股国家“冠军企业”如石油巨头佩特罗布拉斯、IT企业TOTVS等方式展开支持。这种策略有助于资本活水注入具备成长潜力的企业,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市场竞争力。巴西的工业竞争力和信息通信技术出口占比也因此见到提升,但在全球排名中仍处于中等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南非则在国家支持金融方面表现较弱,发展银行资产仅占GDP的5%。其支持主要集中于传统出口信贷和保险,缺乏对并购和股权投资等现代化金融工具的运用,导致企业全球竞争力不足。
南非在全球500强企业和新兴市场百强中的代表性企业极少,创新能力和工业竞争力排名均逊色于巴西和印度,显示出国家金融政策力度不足带来的成长瓶颈。 全球视野下,中国国家支持金融的成功范例打破了传统的奥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规则限制。20世纪80年代日本曾领先发展银行体系建设,但因遵守OECD规定,无法扩展低息资金支持商业项目。中国置身OECD规则之外,能够在金融支持规模和政策灵活性两方面取得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路径。 国家支持金融的作用远远超出简单的资金输血,正如巴西BNDES领导人指出,中国银行不仅提供资金,更是通过垂直一体化信贷策略创造产业链机会。中国巨大规模的项目融资生态不仅帮助企业走出去,更促进了技术转移、产业升级和全球产业链布局。
在较大范围内大规模资金支持与特定企业的针对性扶持相结合,形成了不同国家独特的发展金融模式。 随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和政策波折,巴西和印度已逐渐从中国式大规模贷款模式转向“微仿效”路径,即以有限的国家资本精准支持个别企业,抢占特定技术和市场份额。印度通过海外并购扩展产业链,提升创新能力,ICT出口占比达到30%。巴西则通过股权投资等工具稳固其工业基础和市场竞争力。南非若不能打破传统金融结构围墙,积极引入多样化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面临长期被动依赖资源出口和产业升级乏力的困境。 未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步入第二个十年,全球产业和资金流动格局将因中国国家支持金融的持续扩张而发生深刻变化。
新兴市场国家在借鉴中国经验时,必须结合自身国情巧妙设计金融支持战略,避免盲目复制,实现资金的精准投放,强化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新时代的国际经济竞争,将由那些不光依靠规模,更善于精准利用有限资本扶持企业并抓住关键技术和市场的国家赢得先机。 总体来看,中国以五万亿美元规模打造的国家支持金融体系,正成为推动国家工业政策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转变的重要驱动力。非洲、拉美和亚洲新兴经济体需要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深入理解和创新金融政策工具,用有限资金进行有战略眼光的投资,促使本国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国家资金已经不单是简单的经济刺激,而是深度融合于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的核心战略手段。随着金融工具不断进化,工业政策迈向从“大规模”到“精确施策”的新时代,中国模式的经验将持续为全球提供重要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