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互动的方式,尤其是基于大规模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处理和回应政治敏感话题的问题也变得愈发棘手。密苏里州总检察长安德鲁·贝利最近对谷歌、Meta、微软和OpenAI等科技巨头发起正式调查,指责这些公司旗下的AI聊天机器人在评价美国过去五任总统时存在偏见,尤其在涉及反犹太主义的主题上对特朗普的评分未达预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贝利认为,密苏里州的民众有权获知真实情况,而非被AI生成的带有偏见的内容误导。他指控这些聊天机器人未能秉持中立原则,反而传播了关于特朗普的负面信息,这让他怀疑相关AI的训练数据和算法是否故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因此,他以消费者保护和打击所谓“假新闻”为由,要求相关公司提交有关AI训练和内容生成的详细信息,这一举动被不少人视为对大科技公司的政治施压。
贝利办公厅的声明强调,特朗普在任期间推动了多项亲以色列政策,包括将美国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及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尽管如此,聊天机器人如ChatGPT、Meta AI和Gemini却将特朗普排在反犹太主义表现最差的总统之列。该声明还指称,某些AI系统在涉及美国开国元勋、国家原则等问题时,也会输出带有激进言论的回答,但未提供具体实例。此番调查引发了法律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指出,作为私营企业,科技公司及其产品拥有制定自身内容策略的自由,并不受政府的言论限制约束。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主要限制政府对言论自由的干涉,而非规范私人机构发布内容。换言之,AI聊天机器人生成的观点或评价属于其自身表达,并非对个人或政治人物的“审查”。
此外,关于技术中立性的讨论也再次成为焦点。AI系统的回答基于其训练数据,难免带有人类既有的文化和社会偏见,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降低这类偏差,但完全消除仍极具挑战。指责科技公司刻意训练AI以反特朗普立场,缺乏足够证据支持,也忽略了AI训练中复杂的技术细节和算法机制。针对贝利办公室对Section 230条款的提及,法律专家普遍认为其解读存在误解。Section 230主要为内容托管平台提供免责保障,适用于用户生成内容的管理,但对人工智能自身生成的内容保护较为有限。贝利认为AI聊天机器人若涉嫌误导消费者,可能会失去部分联邦安全港保护,但实际法律适用仍需更明确的司法解释。
贝利的调查行动也被批评为政治动机浓厚,意图通过增加监管压力,限制科技公司在政治话题上的表达自由,同时提升他作为保守派领导者的政治声誉。近年来,美国多州总检察长针对大科技公司发起关于言论偏见、市场垄断等诉讼和调查,充斥着激烈的党派对立色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这类冲突或将愈演愈烈。值得注意的是,AI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本身就是需要不断改进的课题。机器学习模型受到训练数据的约束,可能会产生所谓的“幻觉”(即产生不准确或无根据的内容)。用户应理性看待AI生成的信息,结合多方渠道进行核实而非盲目信任。
与此同时,公众和监管者也需平衡技术创新和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技术发展受阻或者造成言论环境的倒退。对于被调查的科技公司而言,他们需加强透明度,加大算法审核力度,优化内容生成机制,同时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和政府监管,以维护品牌信誉和用户信任。最终,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工具,其内容是否中立,如何处理敏感政治话题,如何在准确性和公正性间取得平衡,都将成为行业持续探索和规范的重点。密苏里州的这场调查仅是冰山一角,未来更多关于AI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的讨论和政策制定仍在路上。广大用户在享受AI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保持警觉与批判性思维,理解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潜在偏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