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巨头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欧盟针对这些大型平台公司推出的数字市场法案(DMA)和数字服务法案(DSA),试图通过立法确保数字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用户权益保护。然而,最新调查报告揭露了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Facebook)和Spotify等巨头在法规敲定前夕的最后冲刺式游说活动,试图弱化欧盟立法中的监管条款,以维护其核心商业模式和市场支配地位。这些幕后操作反映出数字主权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复杂博弈,也揭示了当前欧盟立法过程中的透明度和监管执行挑战。 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旨在针对所谓“守门人”平台,即那些规模庞大、资源丰富、对市场有显著影响力的中介平台,强制其遵守特定的运营义务,防止滥用市场力量,促进开放和公平的数字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数字服务法案则涵盖更广泛的数字服务提供者,涵盖内容管理、消费者保护和透明度要求。虽然这两项法规已经经过多轮修订,并达成了政治共识,但游说活动依然贯穿于最后的三方会谈(trilogue)阶段,这也是最不透明的数据修订过程之一。
调查报告基于欧盟自由信息请求收集的内部游说文件,揭示出科技巨头在欧盟及成员国层面大幅增加游说预算,2021年五大巨头合计游说支出超过2700万欧元。苹果的游说投入增长最为显著,近两年在欧盟的游说资金几乎翻倍。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影响欧盟议会、欧盟委员会及成员国政府的谈判立场,尤其在广告追踪、数据访问和平台透明度方面的监管细节上花费大量精力。 广告追踪监管成为科技巨头重点阻击目标。此前,欧盟议会曾力推全面禁止针对未成年人基于追踪的广告投放,并限制敏感个人信息用于广告定位。然而,在委员会和成员国理事会的立场中,这些限制被弱化为只需透明度披露的要求。
谷歌和Facebook积极组织高层会议,向欧盟高官提出他们的立场,声称严格限制会损害中小企业和新闻出版业。谷歌同时在瑞典政府前多次游说,试图阻止针对未成年人的广告禁令,并建议限制条款采用模糊定义,以规避监管。谷歌推广的“隐私沙盒”计划亦试图以“群体定位”替代个体追踪,但结果依然实现行为广告的实质功能,这使得潜在监管陷入“烟雾弹”式的抓捕困境。 在平台数据开放与透明度方面,Spotify和谷歌也表现出强烈抵制。以研究社会影响力为目的的算法推荐系统透明度和数据访问条款遭到游说者压力,Spotify希望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反对公开算法参数的详细信息。谷歌则游说限制数据访问范围,甚至只允许在紧急健康威胁情况下开放共享,同时对非营利组织参与数据审查表示疑虑,声称涉及用户隐私风险。
这一系列操作致使基于公共利益的监管科学研究面临重重阻碍,影响监管机制的有效性与公信力。 针对数字市场法案,苹果是反对开放App Store生态系统的主力军,试图阻止强制应用程序旁加载和系统互操作措施,以保护其安全和隐私借口减少运营限制。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则倾向于在法规中建立“监管对话”机制,即允许相关公司在执行过程中与监管机构反复沟通,为其抗辩与延缓实施提供契机。这种“对话优先”的手段为被监管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增加了监管执行的复杂度和难度。 报告还强调了欧盟立法的多方共治结构导致的游说盲区。立法初期由欧盟委员会草拟法规,随后欧盟议会成员和成员国理事会共同修订和妥协,游说活动因而遍布各阶段。
三方会谈阶段尤为关键,却因缺乏透明度而变成权力暗箱。科技巨头利用其资金和关系优势,能够持续影响幕后讨论,酝酿有利条款,巧妙游走于法规缝隙之间。多份文件表明,谷歌甚至模拟官方文档格式,精准施压修改已确定的谈判条款,凸显其应对法规的准备和组织之周密。 透明度缺失带来的民主赤字也引起了民间组织的强烈关注。诸如Corporate Europe Observatory和Global Witness等组织呼吁欧盟加强立法程序公开度,建议公开三方会谈的会议议程与概要,揭露各成员国的立场,限制一对一私下会谈,引入更多中小企业、学术界及民间社会的参与,提高政策制定过程的多元性和公平性。同时强化欧盟游说透明制度,公开智库与游说者的资金来源,设立独立伦理委员会监督官员与企业之间“旋转门”问题,施行有效监管和处罚措施。
此外,报告关注到现有监管环境下,因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执法不力,新的数字市场法案在数据保护条款上存在执行漏洞。业内专家指出,大型平台通过捆绑同意条款,将多项数据使用权限合并成单一同意,规避用户细致授权的要求,延续了对用户隐私权利的侵蚀。欧盟监管机构若不能尽快提出明确指导和积极执法,将难以实现数字市场法案初衷,从而令整套法规形同虚设。 纵观整个游说事件可见,科技巨头运用游说资金、技术话语和政策专业技能,在法律最终敲定前进行最后突围,试图在法律框架中找到漏洞和退路,减缓改革步伐,继续巩固和扩大其商业优势。公平竞争与数字主权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而欧盟监管机构、议会及民间监管力量的使命则更为重要。只有提高立法透明度、强化执法力度和保障公众监督,才能抵御游说力量对民主决策的冲击,实现真正开放、公正的数字市场生态。
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持续演进和监管技术升级,科技巨头与政策制定者间的角力不会止步。欧盟在全球数字法治领域扮演着领导角色,其立法成效及执行力度不仅影响欧洲用户及企业,更为全球数字市场治理树立标杆。观察此次游说风暴揭示的教训,强调了制度完善和民主监督不可或缺,也为数字时代的监管改革提供了宝贵的镜鉴和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