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加密数字资产,其供应动态逐渐成为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的焦点。比特币的总供应量被严格限定在2100万枚,且随着时间推移,挖矿产出逐渐减少,这一内在的稀缺性从理论走向现实。尤其是2024年4月发生的第四次比特币减半事件,将矿工奖励从每块6.25枚比特币降至3.125枚,进一步压缩了市场每日新增的比特币供应。与此同时,比特币市场上持币者的行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instituting机构和长期持有者的持续积累使得流通中的可用比特币数量进一步减少。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及其领导的Strategy公司便是当前比特币市场中最为活跃和引人瞩目的买家之一。自2020年以来,塞勒坚定将比特币纳入公司资产负债表,通过借贷、发行股票及利用现金流不断购入比特币。
截至2025年中,公司持有超过总供应量2.75%的比特币,约计582,000枚,且买入步伐未见停歇。在塞勒带动下,机构投资者对比特币的需求大幅增长。这些买家不仅包括公开交易的公司,也有各类金融机构如养老基金、银行以及主权财富基金。随着美国和全球部分市场陆续开放现货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更多传统资金正涌入比特币市场。例如,黑石旗下的iShares比特币信托在2025年5月实现了单日净流入430百万美元,总计当月流入达63.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机构通过这些ETF进行买入时,实际比特币被移入冷储存,进一步减少了市场上可即时交易的流动性。
长期来看,这种机构集中持币的趋势使得比特币的供应状况日益紧张。从链上数据来看,约70%的比特币已经超过一年没有发生交易,显示出市场流动性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不少比特币因遗失私钥等原因永久锁定,进一步加剧供应减少的现实问题。市场对这一现象的反应是复杂且多面的。一方面,持续下降的矿工奖励加上长期持有的大户正在压缩活跃流通量,令买卖双方在交易所的比特币库存降至近几年最低水平。交易所持有的比特币占比已经跌破11%,为自2018年以来的新低,这种“干涸的市场”往往造成比特币价格的高波动性。
另一方面,塞勒继续以极具攻击性的速度购买比特币,频繁超过当前每日比特币网络的发行量,这不仅在加剧市场供需的不平衡,也引发了市场对潜在供应冲击的担忧。供应冲击指的是市场上可交易比特币的供应量因持续买入而大幅减少,导致买家无法轻易获取比特币,交易价格因此出现剧烈上涨。尽管如此,供应冲击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缓慢累积的结果。随着更多机构和一些大型投资者如GameStop及Trump Media宣布数亿美元的比特币投资,市场上的需求持续放大。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比特币逐渐从零散的散户投机资产转变为机构级金融资产的定位,也预示着比特币日益成为传统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统计,超过半数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将比特币纳入其资产组合,且平均配置比例达10%以上。
比特币供应紧缩对市场的影响体现为价格波动性增强以及潜在上涨空间拓宽。持币集中度的提升虽然引发对去中心化理念的讨论,却也可解读为市场对比特币长期价值的信心体现。大户持币并非短期套现,而是择机持有等待未来升值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外部经济环境和监管因素同样深刻影响比特币市场发展。高企的全球利率水平、各国政府对于数字货币的审慎态度以及围绕环保和合规的社会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比特币的扩展速度。此外,传统避险资产如黄金依然是多数国家央行稳妥的储备选择,2024年全球黄金储备增加超过1000吨即为明证。
虽然短期内比特币尚难以取代黄金作为顶级价值存储手段,但从供应紧缩和需求增长的趋势看,2025年无疑成为比特币稀缺特性首次超过黄金、流动性特征更为剧烈的一年。未来比特币市场表现将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矿工产出减半的节奏、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以塞勒为代表的“鲸鱼”持币行为以及全球政策环境的演变。所有迹象表明,如果需求持续高涨,特别是零售和企业端买家积极进入,比特币供应紧张将催生价格螺旋式上升的可能。对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一供应紧缩趋势所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尤为关键。理解市场流动性变化及其背后供需关系的演变,有助于在比特币行情波动中做出更为理性的判断和布局。总而言之,迈克尔·塞勒及其Strategy公司持续的比特币采购行动,是推动当前比特币供应收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结合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入场以及比特币本身的减半机制,比特币市场正逐渐迈入一个新的生态阶段。无论是看作积极的价值确认,还是挑战去中心化初衷的持币集中,2025年的比特币供应紧缩都将在加密货币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比特币是否会爆发供应冲击引发价格大幅上涨,还有待市场供需双方的博弈以及宏观环境的进一步演化。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塞勒等大户的持仓动向,结合全球金融趋势,合理评估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地位及潜在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