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加密货币ATM进行买卖和投资。塔斯马尼亚警方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州排名前15的加密货币ATM用户实际上均是诈骗案的受害者,累计损失超过250万澳元(约合160万美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金额直接通过加密货币ATM存入。这一发现成为揭露快速增长的加密货币市场中潜藏风险的重要案例,也引发了公众对加密货币ATM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塔斯马尼亚警方网络调查部门的保罗·特纳侦探中士指出,受害者通常是在常规金融机构对其交易行为发出警告后,被诈骗者迫使转而使用加密货币ATM存款。诈骗者利用复杂的心理操控手段,使受害者在虚假投资和假冒恋爱关系中深陷陷阱,最终通过加密货币ATM转移资金。诈骗案件金额巨大,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甚至终身的经济影响,部分受害者被迫依赖养老金、出售资产或推迟退休计划。
特纳强调,如果有人要求你向无人当面见过的人通过加密货币ATM存入现金,或以高压及紧迫的方式施压,多半是诈骗行为,公众应保持高度警惕。近年来,塔斯马尼亚的加密货币ATM数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州仅有一台ATM,到2025年已增至24台。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全国的加密货币ATM数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22年8月的67台跃升至目前的1890台,使澳大利亚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全球第三大加密货币ATM市场。加密货币ATM的火爆在提供快捷便捷的数字资产交易服务的同时,也成为诈骗分子利用的工具。该设备交易匿名、操作便捷等特点为非法资金转移和洗钱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鉴于此,澳大利亚金融情报单位AUSTRAC及联邦警察等官方机构近年加大了对加密货币ATM的监管。
2025年初,AUSTRAC正式推出了更为严格的运营规则和交易限额,以抑制通过此类设备进行的欺诈行为。塔斯马尼亚警方的调查结果也跟进了全国范围内针对加密货币ATM犯罪的执法行动。在国际层面,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措施增强加密货币ATM的治理能力。新西兰近期全面禁止加密货币ATM,限制国际现金汇款,旨在切断洗钱及有组织金融犯罪的链条。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同样颁布了加密货币ATM全面禁令,并强制拆除现有设备,以防止诈骗和欺诈行为蔓延。这些举措反映出全球监管机构试图平衡新兴数字金融技术带来的便利与潜在风险的努力。
公众防范意识的提升同样关键,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投资者及普通用户需增强识别和抵制诈骗的能力。一般来说,接收陌生人高压推销的加密货币投资或被催促尽快完成交易,应引起高度警惕。通过正规渠道及受监管的平台进行数字资产交易,避免现金直接注入ATM,是减少被骗风险的重要策略。此外,及时向警方及金融监管机构举报可疑行为,合作调查,共同维护市场秩序。随着加密货币生态的日益完善,监管体系的不断健全,诈骗行为有望得到有效遏制。加密货币ATM尽管存在风险,但在合理规范下,仍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数字资产兑换服务。
塔斯马尼亚警方通报的案例为社会敲响了警钟,提醒各界关注技术创新背后的安全隐患与防控挑战。未来,依赖技术手段加上公众教育、法律政策支持,将是建设健康加密货币生态环境的关键。面对潜在的骗局,唯有提升识别能力和警惕意识,才能保障自身财产安全,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