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国家银行(Swiss National Bank,简称SNB)在2025年4月举办的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布拒绝将比特币纳入其官方货币储备。虽然近年来数字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部分加密货币倡导者更是推动在官方储备体系中加入比特币等加密资产,这一动向引发广泛讨论,但瑞士央行依然坚持传统的储备标准,将比特币排除在外,理由主要集中在流动性不足和价格波动剧烈两个核心问题上。瑞士国家银行董事长马丁·施莱格尔(Martin Schlegel)在会议中强调,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货币储备必须具备高度的流动性,能随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买卖操作,以保证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但比特币目前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比特币市场具有高波动性,价格时常出现大幅波动,因其供需关系、市场情绪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极为敏感。施莱格尔指出,储备资产的首要职责在于维护储备价值的稳定性,而比特币的价格波动“非常非常高”,对瑞士这样以金融稳健著称的国家来说,承担这么大风险显然不符合其风险管理原则。
比特币拥趸对此表示遗憾甚至反驳,认为比特币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传统政府债务信任下降的背景下,具备独特的避险价值。比特币倡导者卢齐乌斯·迈瑟(Luzius Meisser)在同一会议上呼吁,未来的多极世界秩序和财务环境下,传统政府债务或将显得脆弱,而比特币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储备资产。然而,瑞士国家银行仍基于现实考虑,包括全球经济波动、监管环境以及加密市场自身的限制,对这类数字资产持谨慎态度。此次股东大会也反映了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矛盾与融合困境。比特币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巨幅增长和广泛传播,从早期的技术爱好者圈子走向更大范围的社会关注。作为全球加密货币市值最大的数字资产,比特币在资产类别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作为“数字黄金”的比喻逐渐普及。
然而,对于央行和主权财富管理机构来说,资产的流动性、价格稳定性和政策适应性是决定是否纳入官方储备的关键因素。这些要求比特币目前难以完全满足。流动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比特币市场的交易所深度和交易量上,还涉及在极端市场条件下的可变现能力。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比特币的买卖价差扩大,流动性减弱,这增加了通过比特币调整储备头寸的难度。价格波动性方面,比特币价格多次经历短期内高达数十个百分点的涨跌,远远超过传统储备资产如黄金和主要外汇储备。储备资产的本质要求其能够长期稳定保值,为国家金融体系提供信心和保障。
波动剧烈则可能导致储备资产的账面价值波动,影响国家财政和汇率政策的稳健性。此外,监管不确定性和法律框架的缺乏,也让加密资产难以完全纳入主权储备体系。在全球不断加强对加密资产监管的背景下,央行面临的合规风险和法律挑战日益突出。瑞士以其金融中心地位和严格的监管体系著称,任何加入新型资产的决定都需谨慎权衡法律、市场和经济多方面因素。此次事情还点出一个重要现实:即使在加密货币高速发展的今天,央行作为国家金融稳定的守护者,对资产的选取依然遵循传统的风险控制和流动性原则,显示出对数字货币“先锋科技”价值的认可与审慎的平衡。更深层次地,瑞士国家银行的立场体现了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央银行对货币储备资产的传统定义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国家储备不仅是资产的积累,更是国家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石,确保储备资产在危机时刻能够有效支撑国家金融稳定,这种可操作性和可靠性高于纯粹投资回报率。与此同时,数字资产领域正在不断演变,技术改进和市场机制的成熟可能改变未来加密资产的流动性和波动性状况,为央行接受数字货币储备提供更多可能。瑞士国家银行在未来也可能根据市场和技术变化重新评估立场。这一事件的发生也激励了加密社区继续投入技术研发和合规探索,力求使数字货币成为被传统金融体系接受的真正资产类型。综合来看,瑞士国家银行拒绝将比特币纳入储备的决策,反映了当前数字货币与主权金融资产在定位和标准上的深度差异。尽管比特币展示了部分避险和价值储藏的潜力,但短期内其流动性与波动性障碍仍难以轻易跨越。
未来,随着全球监管环境的逐步明朗、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资产是否会成为国家储备的一部分,仍是金融界广泛关注且备受争议的命题。瑞士作为金融创新的领头羊,在平衡创新驱动与风险管理之间持续探索,其决策不仅影响自身金融安全,更为全球央行和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