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行业中,EigenLayer作为一种新兴的再质押解决方案,逐渐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它在零售投资者中大受欢迎,尤其是在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中,但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EigenLayer当前似乎还未准备好。这一观点来自于Twinstake的产品负责人塔拉·安尼森,她认为要实现机构的采纳,EigenLayer需要做出重大调整。 据报道,EigenLayer的总锁定价值(TVL)目前达到110亿美元,位列仅次于流动质押平台Lido和贷款服务Aave。这意味着EigenLayer在加密市场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甚至吸引了一些大型投资者的注意,包括Coinbase Ventures和Andreessen Horowitz(a16z)在内的创投机构已经为其投资了6亿美元。 尽管EigenLayer在消费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它目前的设计并未完全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尤其是,机构在质押和再质押操作中有一系列的特定要求和合规考虑,这是EigenLayer目前未能涵盖的。 首先,许多机构投资者通常依赖合格的托管人或专门针对机构的数字钱包提供商来管理他们的资产。然而,EigenLayer的再质押主要通过用户界面进行,涉及到需要连接Metamask、Trust或Rainbow等去中心化金融(DeFi)钱包。显然,机构需要其托管人或钱包提供商能够建立必要的集成,以便能顺畅地与EigenLayer的数据流连接。然而,目前大多数专注于机构的托管服务在这方面的集成能力有限,这就阻碍了他们进入EigenLayer生态系统。 其次,机构在选择再质押运营商时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量。
通常情况下,机构会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法律强制执行的性能保证的运营商,尤其是在质押提供商的选择上,比起无许可的质押协议,机构更倾向于选择提供保障和赔偿的方案。然而,目前尚无外部提供商能够在机构层面提供这种赔偿,显然这是一个重要的短板。 除了运营商,机构在选择主动验证服务(AVS)时也面临挑战。AVS包括零知识证明、数据可用性层以及链上预言机等。这些服务的选择通常由运营商来决定,然而,对于大多数机构而言,他们的质押金额通常超过单个运营商的最低限额,因此可能会希望拥有一个专属的运营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达成对AVS选择的共识,并明确谁需要承担与选择不当带来的声誉或法律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
另外,机构投资者还会关心奖励的分配机制。虽然EigenLayer近期推出了奖励分配机制,但大多数AVS依然使用基于积分的系统来运作。这种做法虽然避免了因代币发行而产生的法律和合规风险,但却使得机构需要在未经过验证的环境中进行积分收益的计算,并且理解适用的税法,这往往是很复杂的。 同时,当前AVS的奖励分配允许以其本身的代币(以及ETH和EIGEN)进行支付。由于大多数AVS很可能会发行自己的代币,若这些代币无法被机构所选择的托管机构接收,那么它们在选择AVS时的选项将大为减少。此外,机构对于奖励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会有顾虑,尤其是在对比自已的大额质押与目前16个AVS所需的安全预算时。
尽管EigenLayer的总锁定价值仍接近110亿美元,但在过去几个月中,这一数值却出现了稳定下降的趋势。这引发了人们对为何需要如此庞大资产的疑问,尤其对于那些尚在寻找产品市场匹配新的项目而言。这种风险在于,如果这些AVS不能找到市场需求,它们的代币可能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和稳定的市场价格,这可能导致机构持有的奖励资产变得不再具备实际价值。 当然,阻碍机构采用EigenLayer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智能合约的风险。尽管进行审核可以降低风险,但无法完全消除潜在的黑客攻击或代码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许多机构在尚未看到EigenLayer经过长期验证的安全性之前,是不可能积极进军这个领域的。
总的来说,尽管对于EigenLayer的再质押解决方案不断升温的市场兴趣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的环境表明,多数机构在继续观察、评估和学习时的态度可能相对谨慎。他们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进入市场,而这一时机的到来依赖于EigenLayer及其生态系统中诸多问题的解决,包括合规性、安全性、保障机制等多个层面。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EigenLayer在技术和市场表现上都展示了巨大的潜力,但在现阶段它尚未做好满足机构投资者需求的准备。未来,随着市场的成熟与技术的不断优化,EigenLayer是否能成功吸引机构资本的青睐,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