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加密货币市场中,重质押(Restaking)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策略,正迅速掀起一场热潮。用户纷纷涌向各种重质押协议,以期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尽职调查,使得这一市场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遭遇崩溃。 当前,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蓬勃发展,许多创业公司为了吸引用户和增强其总锁仓价值(Total Value Locked,TVL),往往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和激进的市场营销上,而忽视了可持续性与风险管理。这样的态度可能会使许多项目在牛市结束后黯然失色,成为行业的教训。重质押领域的企业正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关键节点。
据悉,2024年6月,液态重质押协议的总锁仓价值已达到150亿美元,较几个月前的不足3亿美元,增长了50倍之多。其中,Ether.fi作为最大的液态质押协议,已在以太坊和Arbitrum上获得超过50亿美元的总锁仓价值。这一现象无疑显示了重质押市场的火爆,但与此同时,只有一小部分以太币(ETH)实际上参与其中,这寄托了薄弱的基础面。 重质押允许用户将已质押的数字资产再次分配给其他去中心化应用,从而获取额外的奖励。这种“再质押”机制有效地允许区块链、应用或服务聚集所需的社区和资本,而无需用户再额外投入更多资金。因此,随着EigenLayer的主网于2024年4月上线,重质押协议的热度迅速攀升。
EigenLayer允许用户将其以太币和ERC-20代币进行重质押,以获得来自活动验证服务(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AVS)的额外回报,这些服务涉及到如Rollups、预言机等多种应用。 随着重质押生态系统的迅速扩展,许多流动重质押提供商如Ether.Fi、Puffer Finance、Renzo和Mellow等,纷纷推出便于用户使用的界面,帮助用户克服技术障碍,代为投资。这些服务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吸引用户的流动性成为首要目标。 尽管如此,这种通过诱人的奖励吸引用户的市场策略实际上是极不稳定的。历史表明,过于依赖激励措施可能在瞬间崩溃,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无论是2018年的ICO热潮,还是2020年Yield Farming的兴起,加密用户总是对潜在的丰厚收益感到兴奋,但往往在经历重大损失后才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在重质押市场的背后,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平台重定向用户资金的活动验证服务(AVS)的质量。为了吸引更多用户,这些重质押服务提供商往往会采取更激进的策略,甚至接受那些风险较高的服务,以期提供更高的回报。然而,若某个AVS违犯区块链规则并受到惩罚,用户的质押资产可能面临被没收的风险(在加密领域被称为“削减”)。当前的削减机制尚未生效,因此市场对其潜在影响仅能进行理论推测。 当重质押服务提供商在吸引新用户与对其AVS伙伴进行充分尽职调查之间权衡时,整个加密行业急需重视风险管理。如果这些重质押系统间相互叠加,也可能引发黑客攻击的连锁反应。
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服务受到攻击,数十亿美元的资产不仅会从该服务中蒸发,还可能影响整个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此外,黑客事件不仅使资金遭受损失,也会对用户信任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重质押的基本概念可能因此受到质疑。 然而,重质押的竞争也不一定是坏事。虽然激励用户流入高风险项目可能会对行业整体产生负面影响,但良性的竞争也能促进行业的发展。只要公司能够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逐步降低用户对新产品期待的过高预期,整个行业都将因这种竞争而变得更加强大。
例如,EigenLayer与Symbiotic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Symbiotic及时推出比特币重质押服务后,EigenLayer也扩展了对ERC-20的重质押支持,以回应市场对更多代币选项的需求。竞争不仅能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还有助于创业公司完善用户体验,使用户更容易参与其中,从而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此外,加密货币领域的无许可性机制让新产品能够在去中心化社区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并为社区成员回报相应的利益。只要风险管理始终是评估中的一部分,健康的重质押生态系统必将为用户和整个行业带来真实的价值。 总之,重质押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新潮流,尽管面临诸多风险考验,但其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用户在追逐高收益的同时,也需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选择。只有通过健康的发展模式和有效的风险管理,重质押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