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催生了日益猖獗的洗钱和金融犯罪活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面临着越来越多涉及数字资产的洗钱案件挑战。为应对这场跨境且复杂的金融犯罪,香港海关与香港大学展开深度合作,联合开发一款先进的加密货币跟踪工具,旨在提升执法机关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监控和分析能力,从而有效遏制洗钱行为。香港海关助理专员黄浩然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洗钱威胁具有跨国界、无国界的特征,没有任何单一机构能够独自应对这一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海关部门将加强与学术界、地区金融专业人士及执法机关的合作,形成跨领域、多部门联动的打击体系。此次合作项目的核心是借助学术界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前沿研究,打造一个集成化的数字工具,能够实时追踪和分析广泛的加密货币交易数据。
虽然出于工作保密原则,具体工具的操作细节暂未对外公开,但该项目必将大幅提高香港在反洗钱领域的技术能力。香港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5年5月期间,海关共记录了39宗重大洗钱案件,其中7宗涉及加密货币。大多数案件是通过贸易洗钱手法,掩盖非法资金活动,伪装成常规业务交易。例如,某起案件涉及超过1000宗异常交易,涉资高达18亿港元(约合2.29亿美元),相关活动横跨5家企业和18个本地银行账户,三人被捕,涉及金额中760万港元通过加密货币平台流转。为打破犯罪分子利用加密货币匿名性和全球流通的优势,香港海关与香港大学不仅联合创新技术工具,还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印度、伊朗、新西兰、泰国、新加坡等八个司法管辖区的执法和领事人员,共同研讨跨境合作与信息共享,提升区域联防联控能力。目前,全球加密货币领域的洗钱案件不断升级,远不止本地单一事件。
比如近期在纽约拘捕了加密支付平台Evita Pay的创始人Iurii Gugnin,他被美国司法部指控通过稳定币转账帮助受制裁的俄罗斯银行洗钱超过5.3亿美元。该案件反映了加密货币洗钱手段的隐蔽性、多样性以及国际化趋势,也进一步凸显出追踪工具研发的重要性。随着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监管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香港此次联合顶尖学术力量开展追踪技术应用,有望为全球类似项目提供示范样本和经验借鉴。此外,采用先进数据分析、链上追踪以及人工智能辅助侦查的技术组合,将使洗钱活动无处遁形,并提高打击效率。与此同时,香港政府正积极推进数字货币的监管和应用创新。
此前在央行数字货币(CBDC)试点项目中,香港采用了Chainlink协议,这进一步表明香港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视和前瞻战略布局。未来,随着加密货币合规环境逐步完善,监管和创新将形成良性互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对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来说,技术工具的升级意味着更透明和安全的市场环境,也有助于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香港的实践经验昭示了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新型金融犯罪需要多方合作、持续创新和跨国信息共享。总体来看,香港海关与香港大学合作开发的加密货币跟踪工具不仅将显著提升执法打击力量,也体现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积极响应金融科技监管需求的坚定决心。它不仅对打击洗钱犯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是推动全球加密货币合规治理迈向新阶段的关键一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监管政策的完善及国际协作的加强,加密货币行业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将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