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来自路德维希共享经济繁荣研究所(Ludwig Institute for Shared Economic Prosperity,简称LISEP)的最新报告揭示了更为严峻的现实。根据LISEP 2025年4月发布的真实失业率(True Rate of Unemployment,TRU)报告,功能性失业率已经高达24.3%,比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简称BLS)公布的4.2%失业率高出近六倍。这一数据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4%以上,显示出美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深层问题远比官方数字反映的更加严峻。功能性失业率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失业人员,同时包括那些无法找到全职工作的人群以及收入低于贫困线(年收入不足2万美元,已考虑通胀因素)的劳动者。该统计方式摒弃了单纯以就业人数来衡量劳动力状况的单一维度,旨在更真实地反映普通劳动者的经济生活状况。
报告指出,当前劳动力市场中近四分之一的工作者处于功能性失业状态,他们面临收入微薄、就业不稳定、生活压力剧增的困境。值得关注的是,种族与性别差异异常显著。从种族角度来看,西班牙裔劳动者的功能性失业率达到了28.2%,处于所有群体之首,黑人劳动力的功能性失业率也上升至26.7%,而白人劳动者的比例虽略有下降,但仍高达23%。性别方面,功能性失业率在女性中高达28.6%,明显高于男性的20%,即使女性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差距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官方数据同样揭示了区域内劳动力参与的差异,尤其是黑人男性的失业率为6.3%,超过白人男性的两倍。受疫情影响尤其严重的是黑人女性,自2020年以来已有大约18.1万名黑人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而其他族群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却有所上升。
疫情引发的托儿设施崩溃成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许多育有子女的女性,特别是有色人种女性,因托育服务的价格高昂及缺乏可负担选择而未能重返工作岗位。这使得家庭经济压力陡增,劳动参与遭受阻碍。LISEP的白皮书《更好地衡量》系统性地批评了传统经济指标如GDP和BLS失业率的局限性,认为其缺乏对真实经济状况的描绘,容易误导公众和政策制定者。该研究团体强调,应以更贴近民生的指标为基准,尤其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TRU的核心计算方法要求就业者必须是全职工作且收入高于贫困线,排除兼职且收低于标准的人口,力图让失业指标全面体现经济健康状况和劳动者福利。分析人士表示,传统失业率的低位给人以经济复苏的假象,掩盖了大量兼职就业、不稳定劳动和贫困收入群体的现实问题。
许多所谓的“就业”实际上无法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甚至难以支付基本开销,尤其突显了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政策在支持弱势劳动者方面的不足。这份报告引发了政策层面的深刻反思。面对功能性失业率的高企,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支持政策、发展托儿与家庭支持服务、改善工资结构成为迫切任务。此外,经济学家呼吁通过调整劳动力市场监测方法,推行更全面、更精准的经济指标体系,增强政策针对性与有效性。公众和媒体的关注有助于推动政府采取实质措施,回应被边缘化群体的需求。功能性失业率的持续攀升不仅危及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稳定,也暗示了整个经济体的活力和包容性受到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将决定其未来的社会安定与经济繁荣。综合来看,功能性失业率的飙升折射出多重社会经济问题的交织,亟需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就业质量提升,促进经济公平,保障每一位劳动者的尊严与基本生活权益。唯有如此,美国的劳动市场方能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将必须以真实的劳动状况为依据,确保数据反映每个工作者的经济现实,从而推动更加公平和有成效的劳动力市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