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影视娱乐产业的生产和创作方式。尤其是在图像生成领域,像Midjourney这样的AI公司通过输入文本提示,即可生成逼真的图片和艺术作品,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的便捷性和效率。然而,这种技术的浮现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版权纠纷。2025年6月,全球影视巨头迪士尼与环球影业在美国洛杉矶联邦地区法院对Midjourney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利用其图像生成工具非法复制了大量受版权保护的影视角色形象,包括《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冰雪奇缘》中的艾莎以及《神偷奶爸》里的小黄人等。这场诉讼不仅是对Midjourney的直接挑战,也折射出整个娱乐产业面对AI技术冲击时复杂的法律和伦理问题。诉讼内容详尽地列举了Midjourney通过用户输入提示生成的多样化图像,明显包含迪士尼及环球影业知名作品中的经典角色。
迪士尼法务总监霍拉西奥·古铁雷斯强调,尽管AI技术能够支持人类创造力的提升,但“盗版就是盗版”,人工智能并不能免除侵权责任。这一声明体现了版权持有者对数字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立场。Midjourney在过去一年据称营收高达3亿美元,并计划启动新的视频服务。如此庞大的商业规模,让迪士尼和环球对其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合法性提出了严格审视。从行业角度来看,对于AI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侵权、以及如何界定“合理使用”成为此次诉讼的核心焦点。雪城大学法律教授舒巴·高斯认为,Midjourney生成的许多图像近似于原始版权角色的复制,即使在背景或场景上有所变动,仍缺乏足够的创造性转化,难以被认定为“新颖作品”。
而美国专利律师兰迪·麦卡锡也指出,案件的走向不仅取决于图像的具体变形程度,还涉及Midjourney用户服务条款,以及法院对著作权法中新兴适用原则的判断。Midjourney方面截至目前尚未公开回应这起诉讼,但公司官网介绍其为一支“小型自筹资金团队”,由曾创办硬件传感器Leap Motion的David Holz领衔,团队成员包括前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和《第二人生》创始人Philip Rosedale等知名行业人士。作为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创业企业,Midjourney试图在尊重版权的同时推动图像生成技术的边界探索。然而,影视行业的态度并非一面倒的批判。过去两年,演员和编剧曾因担忧AI侵蚀创作者权益发起罢工,要求行业给予明确保护。与此同时,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积极应用同样显著,包括利用AI辅助改变角色声音、对演员进行数字“去老化”等前沿技术已被多个奥斯卡参选影片采纳。
整个娱乐产业正处于AI快速融合的阵痛期,如何在创新与版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是众多电影制作方、法律专家以及技术开发者共同面对的挑战。版权保护不仅仅是防止盗版,更关乎维护原创者的创作积极性。未来,随着AI生成艺术作品的数量激增,版权法在判定AI生成内容原创性及权益归属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法律界预计,类似Midjourney的诉讼案件将推动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完善,促使AI企业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版权合规性和伦理责任。总体而言,迪士尼与环球影业对Midjourney的诉讼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凸显了AI技术给传统娱乐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及其引发的法律适用难题。AI作为新兴工具,具有极大的潜力帮助内容创作者突破传统限制,但必须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发展。
未来影视产业链各方需通力合作,探索制定既能保护版权又能促进技术创新的合理规则,以实现娱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