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数据驱动的商业环境中,数据仓库的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款以消费量计费的云数据平台,Snowflake以其卓越的弹性和易用性广受青睐,但与此同时,未经有效监控和优化的使用容易导致费用急剧上升。ChartMogul作为一家领先的SaaS分析公司,面对不断增长的Snowflake使用量,成功将每周费用削减了70%,其经验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宝贵借鉴。本文将全方位解读ChartMogul在Snowflake成本优化中的实战经验和方法,帮助企业有效管理数据仓库开销,同时保障性能与数据时效性。首先,理解费用的来源至关重要。ChartMogul通过细致的分析,确认了哪些仓库和工作负载消耗了最多的Snowflake资源。
尽管他们已经合理划分了仓库功能区分、调整规模并配置了自动暂停机制,但仍发现80%的资源消耗集中在数据转换(Transformation)环节,而在线查询所占比例较低。通过链接业务分析工具Superset、Jupyter Notebooks和HEX等多端用户的查询热点,团队得以针对性优化频繁访问的仪表盘和模型表现。进一步分析查询历史,ChartMogul将每日查询按执行时间排序,重点排查长时间运行的SQL语句和发生排队的案例,识别关键瓶颈。他们注意到大多数的长时运行查询不是简单的INSERT、MERGE或DELETE操作,而是SELECT、COPY和CREATE语句,这些类型存在较大优化空间。通过详细的查询性能分析,团队发现部分查询消耗超过70%的时间花费在全表扫描、复杂且不必要的联接,尤其存在数据倾斜和网络重分区问题。此外,大量的表创建操作涉及数十至上百列数据,重复去重和排序操作也不必要地拖慢了整体处理速度。
优化过程中的首要突破来自于减少无效的全表扫描。ChartMogul的Destinations功能原先架构中,关键数据表是通过视图(View)访问,期望Snowflake能智能扫描所需分区,但事实并非如此。每次COPY操作均扫描了整张包含数十亿条记录的表,导致某些大客户的数据处理时间长达半小时以上。尝试引入分区键(Clustering Keys)未见明显效益,于是团队改用物化表(Materialized Tables),按订阅账户筛选出具体数据集,仅保留相关账户数据,成功将每次SCAN规模缩小至数千万条记录内,显著提升了COPY查询的响应速度,单次查询耗时从30-50分钟缩减至不到一分钟。其次,系统性的减少物化表中的列数优化效果同样显著。许多dbt模型由于便捷性考虑,直接将多个上游表的所有列都物化,造成部分宽表包含多达70至100列,尤其是大型文本字段和自定义属性,实际使用量很低。
ChartMogul通过分析BI工具和下游模型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剔除未用字段。此举不仅减少了磁盘I/O和网络传输的数据量,而且缩短了查询执行时间,部分查询时间下降幅度达30%至50%。这一实践强调了精细化数据建模在控制云仓库成本中的重要性,提醒团队应远离简单的“全列物化”,谨慎评估模型字段的实际价值。此外,ChartMogul还消除了部分依赖联接实现的过滤逻辑,改为使用IN过滤谓词。常见的情况是某些查询本质上只是为了筛选而联接,但该联接因需要处理连接条件和数据重分区带来性能损耗,将其替换为“WHERE…IN (子查询)”后,过滤效率大幅提升,并提升了查询优化器的执行路径选择,部分查询性能提升约30%。这一细节优化反映出SQL语句改写对整体资源消耗的潜在深远影响。
务必要注意,数据库排序操作对计算资源的占用尤其重。ChartMogul发现,部分dbt模型默认包含ORDER BY语句,却并非必要。BI工具通常在前端能够灵活实现排序,仓库层无需强制排序。移除ORDER BY后,减少了底层排序开销,使大型转换更为高效,同时保障了用户体验效果未受影响。对于动态生成的日期范围等场景,ChartMogul将原来依赖查询时动态计算日期序列的方案替换为预先物化的日期表,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行数生成和计算负担。这种对静态数据的“物化缓存”策略同样适用于多个dbt模型中的常见生成函数,以减少资源浪费。
除了上述主线优化,ChartMogul还实施了多处整体SQL和dbt层面的细节改进。通过提前过滤数据、减少不必要窗口函数的使用、修正遗漏的联接条件防止产生笛卡尔积、避免SELECT *的宽泛选取、谨慎使用分区聚簇机制,团队逐步提升了查询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对dbt的调优尤其关键。ChartMogul对遗留且未被下游调用的模型进行了清理与标记淘汰,降低了更新时长和系统复杂度。增量(Incremental)物化策略是变革的核心之一。当面对大体量且持续追加或逐步更新的数据时,采用dbt的增量配置能仅处理新增更改数据,极大减少重复计算。
针对宽表采用merge合并方式较低效的问题,团队改用“删除+插入”策略,有针对性地删除受影响记录后批量插入更新数据,避免了逐行合并带来的性能瓶颈,减少了约20%的构建耗时。材料化策略的合理设计确保不同数据模型基于实际业务使用场景选择最优方案。对于大规模且被多重下游依赖的计算密集型模型,采用全表物化提供稳定性能支持;对于实时性要求高但访问量低的轻量级数据,用视图以减少存储和维护成本。再结合执行频率的调整,ChartMogul通过业务需求调度模型运行,有些关键数据每日刷新,部分静态或低频数据则设为周或月度刷新,大幅避免频繁且不必要的计算浪费。通过上述方法的集成应用,ChartMogul成功将Snowflake的使用成本压缩至原来的30%。此过程不仅是技术上的优化,更体现了对数据生态的深刻理解和业务优先级的科学治理。
其经验说明,诊断成本驱动因素是优化的基础,数据库查询和物化模型性能分析是必备技能。团队应避免盲目扩大仓库规模或增加并发,而是着力于精准模型设计、SQL语法优化和智能调度。借助强大的工具链,如dbt,配合Snowflake的监控能力,企业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成本控制最优化。总体来看,ChartMogul的实践为所有依赖Snowflake的企业树立了典范。在云数据仓库成本日益攀升的当下,只有通过细致的性能分析、合理的模型物化、有效的SQL优化和科学的调度管理,才能在保障业务需求的同时,实现存储和计算的高效节省。借鉴这些经验,企业不仅能降低预算压力,还能提升数据团队的交付速度和代码质量,助力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