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长期以来一直代表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前沿科技和梦想承载者。然而,2025年特朗普政府最新提出的NASA预算削减计划,却让整个航天界震惊不已。根据提案,NASA的整体预算将从当前的248亿美元大幅削减至188亿美元,减少幅度达到24%。这一举措不仅涵盖了多项传统航天项目,还直接导致诸如核热推进和核电推进等未来航天关键技术的开发项目被全面叫停,真正体现出了一种“断崖式”的削减力度。 这些缩水的预算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对核热推进系统——即DRACO(Demonstration Rocket for Agile Cislunar Operations)项目的终结。DRACO项目由NASA和五角大楼旗下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联合推动,致力于打造一款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液态氢燃料的核热火箭发动机。
该发动机理论上的推进效率可达到常规化学火箭的两倍以上,意味着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尤其是月球和火星任务,将可能在能源消耗和飞行时间上实现革命性突破。然而,当前预算削减让这一极具前景的技术演示计划戛然而止,至少要在短期内无望实现。 特朗普政府在预算提案中阐述,这些成本高昂、开发周期漫长,同时尚未成为目前深空任务主流推进选择的核动力项目,不被视为当前紧迫的NASA需求,因而被认定为“失败”的空间推进项目予以取消。官员强调,更倾向于将有限资金投入商业化项目,支持私营企业在月球和火星登陆方面的尝试与创新。虽然重心转向商业领域表面上看似合乎趋势,但也引发了业内对国家主导的基础研究和极限探索被弱化的担忧。 针对核热推进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现实挑战。
测试核热火箭发动机需要满足极为严格的核安全标准,特别是地面测试阶段必须保证废气在排放前彻底清理放射性物质,这使得建设相关测试设施变得极其昂贵且耗时。相比之下,60年前美国的NASA在1960年代进行核热推进技术实验时,安全规定远远宽松,然而现今国际及国内环境下不可能重蹈覆辙。另外,核推进系统带来的技术复杂性也令资金投入和项目管理风险加大,增加了商业资本进入的难度。 尽管如此,支持者们依然坚信核动力航天是迈向可持续、长距离人类太空探索的唯一现实之路。它兼具高推力和高比冲的优势,能够极大缩短深空任务周期,避免载人任务长时间暴露于宇宙辐射和微重力环境的健康风险。与依赖多次发射和复杂星际加油程序的传统化学推进相比,核推进或许能更为简洁高效地完成往返火星的航程。
国家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也呼吁加大对核推进技术的研发投入,目标是在2039年前实现载人火星任务的技术突破。 然而现实中,不少现有的航天架构和企业计划依然重度倚赖化学推进。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旗下的Starship火箭目前采用甲烷和液氧作为燃料,计划通过在火星表面先部署大型燃料生产设施,进行原位资源利用以支持往返任务。尽管这种模式有其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从建造规模庞大的工厂到保障连续稳定燃料供应的巨大风险和成本。同时,核推进技术的未成熟使其暂不能立即替代现有方案,形成了技术路径上的拉锯和选择难题。 在商业投资方面,核推进项目的长期周期和高风险属性使其难以获得风投市场的青睐。
多数投资机构更倾向于回报周期短且风险可控的科技创新,而核动力航天的回报往往需要15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从历史经验看,除非有稳定的政府支持和长期战略规划,否则很难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和技术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曾提名亿万富翁商业航天员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担任NASA局长,并寄望其推动核动力航天和航空领域的技术突破。艾萨克曼本人强调,NASA应聚焦于那些私人企业不愿承担、具有极大技术挑战性的项目,特别是核推进这种无明显经济回报却对人类未来意义深远的领域。然而,在提名临近确认之际,白宫突然撤回了他的任命,这一变动也为核推进计划的继续推进蒙上了阴影。 尽管预算紧缩令人担忧,NASA的核裂变表面功率项目仍获得一定程度的支持,旨在打造能够为月球和火星基地提供可靠能源的核反应堆。
这显示出政府对空间核能利用的一些核心方向依旧保留兴趣,但这类项目和火箭发动机的推进系统研发,在性质和目标上有明显区别。 面对当前的困境,业界普遍呼吁在保持对商业航天激励的同时,政府应保持对基础和尖端航天技术的持续投资。只有通过长期且稳固的资金支持,才能确保核推进、深空探测和其他潜力巨大的技术不被夷为平地,保持美国在未来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导地位。 核动力航天的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但极具潜力的。美国作为航天技术的先驱,历经六十余年从NERVA项目到DRACO计划的波折起伏,这条道路显然不会平坦。当前面临的预算压力和政治变数要求航天界重新审视技术路线与政策战略,平衡商业利益和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技术成熟,力求在未来实现人类对火星及更远宇宙的壮丽征途。
总之,特朗普政府的NASA预算削减和核动力推进计划的终止,不仅凸显了政策优先级的重大改变,更暴露出国家层面投入与民间技术创新间的矛盾。未来的太空竞赛,是靠化学燃料推动的繁复物流,还是迈向高效核动力、快速深空穿梭的新时代,仍有待时间和努力的考验。如何克服技术、资金及监管的重重障碍,将决定21世纪中叶人类太空探索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