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大学学位被视为通向优质职业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普遍存在“学历即能力”的刻板印象,企业在招聘中往往将学位作为筛选候选人的首要标准。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依赖学历的招聘方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新研究显示,那些通过非传统路径获得技能的无学位劳动者,正逐渐获得更多就业机会,阻止了过去二十年来就业机会向有学历者倾斜的趋势。 根据Opportunity@Work的最新研究,从2000年到2020年间,大约70%的新增职位要求应聘者具备大学学位。然而,近年来,这一趋势有了明显改变。
在过去五年中,借助各种替代技能路径(Skills through Alternative Routes,简称STARs)的无学位者成功获得了多达10%的原本专属于大学毕业生的职位。STARs涵盖了通过学徒制、职业培训、在线课程及其他非学位教育途径所获得的专业技能。 这一变化背后有多重因素驱动。首先,科技进步使得技能更新速度加快,传统学历的教育内容未必能够及时反映职场所需的最新能力。相比之下,技能导向的培训和自我学习能够更灵活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随着大学学费持续上升,许多劳动者因经济压力或时间约束选择走非学历的培训路线。
美国四年制大学学费自2000年以来已翻倍,年均增长约4%。在高昂学成本面前,雇主也逐渐意识到仅以学位筛选人才的弊端,开始更加重视实际技能和工作表现。 企业招聘理念的转变也极为关键。此前,许多雇主将无学位等同于缺乏专业能力,这种固有偏见导致“纸上天花板”,阻碍了无学位劳动者的职业发展。近年来,基于数据的招聘分析和技能评估工具日益普及,帮助企业突破学历限制,更加精准地识别真正具备工作能力的人才。例如,Harvard Business School与Burning Glass Institute联合研究指出,从2014年至2023年,取消硬性学位要求的职位数量几近增长了四倍,这一现象充分表明招聘标准正在放宽。
经济学专家Erica L. Groshen评价称,过去20年来,普遍存在的误解是没有大学学位的人便缺乏技能。如今,Opportunity@Work等机构所提供的数据有力反驳了这一陈旧观念。她认为,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认可技能而非仅凭学历开拓人才库,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包容和多元的人才生态。 对于劳动者而言,这一变化意味着更多寻求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充满变数的背景下,依靠传统学历路径获取稳定高薪工作变得愈加困难,而技能学习和培训为更多人打开大门。无论是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专业技工学校,还是企业内部培训,劳动者皆可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竞争力。
此外,社会对技能的宽容度提升有助于减少教育不平等带来的阶层固化问题。高昂的大学学费使得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难以承担高等教育,导致人才浪费与社会分层。技能导向的培养模式能够为更多普通劳动者提供公平机会,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经济包容性发展。 不过,尽管趋势积极,挑战依然存在。首先,社会和企业对非学历技能的认可尚未完全普及,部分行业和岗位仍旧坚持学位要求,限制了STARs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如何建立有效的技能认证体系和评估标准,保证非学历技能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是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未来,从政府层面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支持非学历培训机构发展,创设技能认证标准体系,都将有助于深化这一趋势。 总的来说,非学历技能劳动者正在逐步改变职场格局,遏制过去二十年学历壁垒带来的职业机会萎缩现象。随着招聘市场不断重视能力和表现,而非单一的学历标签,那些通过替代路径获得技能的劳动者将迎来更多机会。这不仅是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更是社会公平与经济活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未来的就业市场将更加注重多元化技能路径,鼓励个人通过持续学习和能力提升实现职业突破。企业和社会应共同努力,破除学历偏见,重视每一位劳动者的真实能力,为构建更加包容与繁荣的经济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