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塞尔维亚学术环境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2025年4月,塞尔维亚政府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将高校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限制在每周仅五小时,换算下来每天约一小时。这一极端缩减科研时间的措施,迅速引发学术界、学生群体以及国际科研合作者的强烈反弹。此政策将之前教学与科研时间均分的安排打破,导致科研投入被限制至原先的四分之一,严重阻碍了科研工作者的正常学术发展和项目申请。此举的背景与政治因素密切相关。2025年3月,塞尔维亚政府因持续的学生抗议活动引发政治动荡,现任看守政府上台。
该看守政府显然采用诸多严厉手段压制学术界及学生群体,限制科研时间据称是其中一部分。学界认为此举是政府对支持抗议的大学教职员工的“纯粹报复”,旨在削弱大学自主权,减少学者的独立性与影响力。长期以来,塞尔维亚高校教师的时间一般分为教学与科研,二者保持相对均衡。许多高校科研项目尤其依赖有足够科研时间的教师参与,不少国际级别的资金申请均要求科研人员至少投入项目50%的时间,从而保证科研质量和持续发展。此次时间限制使教师难以符合这些海外资助机构的基本条件,导致塞尔维亚学者在国际科研竞争中处于极度不利地位。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资助项目便是典型代表,申请者需保证至少一半时间投身于项目研究。
新规将科研投入减少至12.5%的时间,意味着塞尔维亚研究人员将无资格申请这一类国际高额资助。此外,国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也被新规定限制,需30%时间专注于项目研究的要求几乎无法满足。科研时间的骤减必然带来科研产出的骤降。科研项目的进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国际合作网络势必被弱化。众多正在进行的研究极可能被迫中止,已有的科研成果难以延续和推广。塞尔维亚学术界深感前景黯淡,担忧人才流失现象加剧,优秀青年学者将被迫移居海外,导致“脑力流失”危机加重。
更令人担忧的是,因教学岗位有限,科研人员难以补足教学工作时数,一些教师面临了薪资骤减近半的现实。这样的经济打击不仅损害学者生活,也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多位国内顶尖科研人员公开表达强烈不满,并指责政府利用政策工具打压学术自由,破坏科研环境。塞尔维亚科学与学术机构联盟联合多所大学的数百名学者向宪法法院提出上诉,质疑新规合法性,认为看守政府不具备调整此类根本结构性规则的立法权限。许多学者和社会团体将此次事件视为民主和科学事业面临的严峻威胁。塞尔维亚国内的学术团体“大学之声”(University in Rebellion)组建了抗议联盟,他们积极支持学生发起的反腐败与教育改革运动,认为限制科研时间是打压异见、削弱教育质量的政治动作。
该组织指出,科研是促进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压制科研就是在瓦解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国际社会和全球科研圈对此事件也保持高度关注。多位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负责人和欧盟相关合作方表达了严重关切,并呼吁塞尔维亚政府重新评估政策,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学术自由。塞尔维亚的科学合作项目既依赖国内的优秀人才,也需要国际交流,过于严苛的时间限制严重打断了这一路径,进而影响了更广范围的科学发展。这一政策所体现的问题,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动荡期与学术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科研与教学的平衡不仅是大学功能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
塞尔维亚此次对科研时间的限制,警示其他国家避免类似做法,防止学术生态被政治因素过度干预。学校和研究机构应当维护学术环境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保障研究人员有充足时间、资源进行高质量的科研活动。面向未来,塞尔维亚必须思考如何修复科研生态,重振学术活力,避免人才流失加剧国家科学竞争力的衰退。只有政府与学界建立真正的对话机制,推动透明、公正的政策制定,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整体进步。塞尔维亚学术界的这场危机,是国家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与社会公正的缩影。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国际关注有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未来,重建学术自由、改善科研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将成为塞尔维亚科研复兴的关键所在。